汝城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讲述地方党史的专家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通讯员袁勇杰

“曾中生是中国36位军事家之一,是我们资兴州门司镇的骄傲。在座的各位同学也要努力学习,以后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近日,在资兴市州门司镇波水学校的党史宣讲会上,宣讲人李宙南声情并茂地向在场师生作党史宣讲。

宣讲中,李宙南将曾中生、曾希圣的故事娓娓道来,还讲述了国歌创作背后的故事,让在场师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

李宙南现为资兴市委党史联络组组长、资兴市老年大学校长,今年70岁,是一名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从民办教师到党史办副主任,再到县级领导岗位,几十年来,他的党史情结从未间断,先后荣获湖南省优秀党史工作者、湖南省党史联络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省百姓学习之星等多项荣誉。他致力于挖掘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在传播党史的过程中,他成了一部地方党史的“活教材”。

年初,李宙南打听到,资兴市碑记乡(现三都镇)石拱村时年70多岁的老赤卫队员曹田基收藏了两张年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军上井冈山经过资兴时,向资兴农会征用米和菜的公文原件,便步行10多公里从原资兴县城走到曹田基家中,劝说他将这两份文物交给国家妥善保存。曹田基对湘南起义军有着深厚的感情,几十年来一直把这两份文物视若珍宝,不肯上交。

凭着对党史的敏感,李宙南深知这两份文物是考证湘南起义军上井冈山经过资兴的准确时间、路线的最佳依据。“五顾茅庐”后,曹田基老人见李宙南如此执着,在不舍中将这两份文物交给了李宙南。这两份文物落款时间均为4月7日,一张盖有“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副官处”和“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新兵营营部副官处”的公章,另一张则盖有“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副官处”的公章。

这两份文物证明:年4月7日,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机关到了资兴碑记,4月8日到达资兴县城,4月9日到了资兴彭公庙,并于4月9日召开了彭公庙联席会议,最终确立了湘南起义军上井冈山的路线。

“曹田基老人把这两份文物交给我后,过了一个月就去世了。经过这件事,我更坚定了学习党史、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回忆起这件事,李宙南眼角含泪。

年,李宙南被委任资兴县党史办副主任,主持资兴党史工作。在资兴县(市)党史办工作的7年里,李宙南走遍了资兴29个乡镇个村,到过全国各省市共20多个城市查阅资料,跋山涉水,不知穿烂了多少双解放鞋;还因下乡走访收集党史素材,先后在多个村民家中借宿过。在艰苦的条件下,李宙南收集了资兴党史人物多个、党史故事60多个,编辑了《资兴县农民运动史》《湘南暴动在资兴》等地方党史书籍3本,创办了《资兴党史报》,创作了反映资兴革命历史的文学作品20多万字,整理党史资料卷宗多卷。

年,资兴县委、县政府决定修建资兴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安放革命烈士的遗骨。当时,李宙南了解到中共资兴县委第二任县委书记、游击独立团党代表袁三汉,于年11月17日战死在位于资兴、汝城边界的洪水山原始森林中,被游击队员就地葬在那里。李宙南向资兴县委、县政府请示后,带队步行多公里爬到海拔米高的洪水山寻找袁三汉的遗骸。由于年代久远,经过一整天的寻找,袁三汉的骸骨仍不见踪影,李宙南等人无奈空手而归。

“我当时真的很沉痛,他作为资兴第二任县委书记,牺牲在资汝边界,却不能落叶归根回归故里,想起他我就心中作痛!”时隔38年再提起这件事,李宙南的泪水仍会情不自禁地落下来。

调离资兴市党史办后,李宙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仍然坚持党史研究和学习,他先后写出了资兴著名党史人物曾中生、曾希圣、曹里怀等20多个人物传记,并利用资兴革命历史素材创作了各类文学作品。退休后,李宙南继续发挥余热。年3月,资兴市委决定由李宙南担任市委党史联络组组长,随后,他组织成立党史编辑部,带领3名热心党史工作的退休老干部,一起主编资兴党史书目。10年来,李宙南组织和独立完成共计万字的党史文稿。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作为地方党史专家,李宙南主动扛起了党史宣讲的大旗,走进机关单位、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进行党史宣讲。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李宙南对党史如数家珍,讲起课来更是信手拈来,且能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宣讲不同的党史内容,至今已进行党史宣讲近30场。

今年,李宙南还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创作了反映资兴革命历史的大型音乐舞蹈诗剧《英雄颂》。该剧时长90分钟,是对共产党领导下的资兴革命历史的浓缩。他收集的党史资料,挖掘的党史故事和党史人物,负责设计、撰写文案、提供照片资料建立的革命历史陈列馆,成为当地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

“无论年纪多大,我始终牢记自己是党员,宣传党史是我的职责所在,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李宙南说。-06-:00:00:0——记资兴市委党史联络组组长李宙南content_.html11讲述地方党史的专家/enpproperty本文来源:郴州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