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旅游报」
文
“红色旗帜·潇湘火种”精品线路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郴州市宜章县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郴州市苏仙区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耒阳市湘南起义旧址—永州市道县陈树湘烈士纪念园—怀化市通道县湖南通道转兵纪念馆—湘西州永顺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张家界市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
每次来到塔卧,踏上这片红色沃土,都会聆听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来得多了,听得多了,这些故事在数量上一个个叠加、在时光里一次次纵深。于是,这个位于湖南省永顺县东北方向的小镇,过去的面貌、现在的坐标和未来的走向,在时光里的传奇中,明确且清晰起来。
今年夏天,再次抵达塔卧。
这次,站立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里,令人铭刻于心、感动落泪的是“父子四人舍家当红军”的故事。纪念馆以五尊雕塑,再现了87年前的那个冬天,塔卧老母亲王翠花送别儿子全永山及三个孙子的动人一幕。
那是年,中国革命历史上极为艰苦的一年。当年12月10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会、省军区机关由大庸迁来塔卧,同时设立了红二、六军团指挥部以及红军学校、医院、红军兵工厂等。从此,塔卧成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心。
年,随红军东奔西走的全永山父子在常德伏击战中,被敌军炮弹击中,全部光荣牺牲。年老无依的王翠花在孤独的等待和痛楚的期盼中离开人世。英雄的塔卧儿女英勇斗争、东征西讨、浴血奋战,鲜血染红了祖国家园的土地,也为塔卧这片沃土埋藏下了信仰的种子、胜利的密码。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以文字、图片、文物、声光保留着这段风起云涌、光辉灿烂的历史,让这些英雄的故事,生动、鲜活、立体起来。
在年4月12日迁往龙山县兴隆街以前,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党政机关驻塔卧共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根据地人民踊跃参军,积极配合,迅速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
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燃烧。以“红色塔卧”为核心,永顺苏区共有8万余人参加和支援红军作战,1万余人牺牲,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红二方面军从塔卧走出了位开国将帅,塔卧因此被誉为“红色塔卧、百将摇篮”。
这里,不仅有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几个争当红军的感人故事,还有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有红军运筹帷幄、奇袭克敌的战斗传奇,有不惧艰险、坚持革命、英勇牺牲的慷慨悲歌……
因为泪水与血液的浇灌,因为信仰之光的照耀,塔卧这片热土的每一座山头、每一幢老屋、每一件旧物里,都流传着让人难以忘怀的红色故事。-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