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位于湖南郴州汝城县,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这里,留下了“半条被子”的故事,成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也讲述了这个故事,去年,他还来到了沙洲村考察调研。我们跟随总书记的脚步,一起到沙洲村去看一看。
湖南郴州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里,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年11月,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卫生部驻扎在这里。三位女红军战士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简陋的床铺上只有一件蓑衣、一条破棉絮,三位女红军拿出仅有的一条行军被与徐解秀和她一岁的儿子合盖。
徐解秀孙子朱小红:后来女红军要赶大部队,就跟我奶奶告别,三位女红军执意要把这条行军被留给我奶奶。
徐解秀儿子朱中勇:但是我妈妈不肯要,“你们为老百姓打仗,还有那么长的路,我家里再穷也不能要你们这个被子。”
一位女红军拿剪刀把仅有的这条行军被剪下一半,留给了徐解秀。和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有过直接接触的徐解秀老人,切身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党。
徐解秀儿子朱中勇:她还教导我们,“你们做儿女的,长大以后一定要听党的话,要跟共产党走,共产党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一半送给老百姓。”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一半给老百姓的党。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党走过百年征程始终不变的初心。
湖南郴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特聘研究员徐宝来:“半条被子”的故事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我们搞精准扶贫也好,搞乡村振兴也好,都要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使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
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重温了建党的初心。
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了“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湖南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走进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也来到了徐解秀老人后代的家里。
徐解秀孙子朱小红:总书记说他来到徐解秀老人后人的家里,看到一大家子幸福的人,他很开心,共产党说到做到。后来他跟我侄子朱向群说,你要当好沙洲的火车头。
要当好沙洲村的火车头、做好村里的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朱向群的殷切嘱托。朱向群是徐解秀老人的曾孙,也是沙洲村的党支部书记。从小生长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朱向群一直被“半条被子”的精神所激励,他加入了党组织并被选为村干部,也成了一个为老百姓服务的人。
近几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朱向群和党员干部们带领村民一步一步把沙洲村变了样。年,沙洲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村民人均收入元,曾经的贫困乡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现代化旅游区。
在各方努力下沙洲村脱贫了,然而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村民们的美好生活还大有奔头,党员干部为群众谋福利、让群众过上更好日子的努力一刻也不能停歇。随着全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党中央提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要求。这也对朱向群和当地党员干部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接下来该怎么干?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沙洲村考察时留下的话语,为当地党员干部指明了奋斗的方向,也更坚定了他们的信念。习近平对乡亲们说,“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人民群众认识了共产党,把党当成自己人。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
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就要带领乡亲们过更好的日子。这就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党员干部们要带头为群众做实事,同时也要调动群众的内生动力,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为实现小康生活而努力。
近年来,沙洲村传承红色基因,以党建引领村庄发展,创新基层治理,提升为群众服务能力。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沙洲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红色管家”服务队、治安巡逻队等7个村民自治组织。他们帮助党员干部宣传政策、收集反映群众的心声,成了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到村里事务中来。
这天晚上,在沙洲村的民俗广场,一场党员干部和村民们交流谈心、共同讨论村里事务的“夜谈会”正在进行。在沙洲村,像朱华中一样的老人有不少。怎么能让村民尤其是老人们多一份收入,让他们的生活更有保障,这也是党员干部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在这个“夜谈会”上,他们也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湖南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村民朱新亮:不要总是沉浸在以前那种耕种模式生存下去,我们应该适应现在的时代,人家不是沙洲人,到沙洲一年挣几十万,我们沙洲人怎么就赶不上人家?还是要做好、做大、做强,要使外面来的游客流连忘返、记忆犹新。
朱新亮是村民理事会的成员之一,他的一番话说完,村民们思路也活了起来。其实,对于如何让村民们增收,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已经做了很多调研,也有了一系列规划。趁这个机会,他们向村民们做了详细介绍。
湖南郴州市派驻沙洲瑶族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谭诗华:建幸福新村是我们富民强村的一个手段,一部分村民搬到新房子以后,一些老房子就空出来,我们想把这些空出来的房子租出去,引进民宿公司来装修,集体经营,然后壮大村集体收入,让大家都能有钱分,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让大家共同富裕。
要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还得要发展产业。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奈李种植业,销量还不错,但是也遇到了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能提高品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天,湖南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党委书记李志明忙着协调科技人员和果农大户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在和老百姓一起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也更加紧密。李志明在乡镇工作已经12年了,今年他本来有机会调回县城工作,考虑到乡镇的发展,他还是留了下来。
湖南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党委书记李志明:我觉得留在这里是初心和使命,或者说是跟老百姓结下的一种感情。确实乡村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有一个最基本的解题钥匙就是干群关系,因为乡村工作就是跟老百姓打交道,只要干群关系融洽了,就一通百通,很多原来一些瓶颈的问题,或者比较困难的事情,能很顺利地得到推动。
在汝城这块红色土地上,像李志明这样愿意留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不是少数。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展产业、完善基层治理、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这一切努力,都源于党的初心和使命——一切为了人民。而百姓也正是通过身边这些普通的共产党员,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半条被子”的故事一直流传,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鱼水情深,讲述着党的人民情怀。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为人民谋幸福,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始终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一个被窝度寒夜,一床被子对半分。过去我们党正是靠着无数个这样的行动赢得了民心,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今,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无数共产党员也正是以这样的一份情怀,扎根基层、踏实工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帮着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