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
字
阅读需要
6分钟
一个展馆,纷至沓来的参观者重温初心;一部新剧,时空再现令人震撼;一座小亭,捐建在当年军民惜别的村口;一批馆藏,赠予“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一纸协议,两地为特殊使命而携手……看似一个个散落的镜头,串起今年关于“半条被子”的湖州足迹。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是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的一段动人的长征往事。
建立红军长征追踪馆并致力收集“半条被子”往事史料已20年的湖州,一直激情燃烧地谱写“半条被子”的动人续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年,注定是湖州续篇浓墨重彩的一章。
为初心坚守
残破的烤火盆,乌黑的煤油灯,箍着铁丝的木桶,缺边的火钳……女红军借宿时的生活用品、徐解秀老人用过的物件等陈列橱窗,“剪被相赠”主题雕塑栩栩如生。这是见证伟大长征精神的温暖画面,也是诠注共产党人初心的生动篇章。
湖州的南浔古镇,如画风景环抱红军长征追踪馆。这里庄严肃穆,以长征为主题的黄杨木浮雕耸立,“半条被子”故事展区特别引人注目,展区内馆藏丰富、史料充实,让人身临其境般动容。
说起建馆,就不能不说到一段机缘。
年10月16日至年10月19日,时为经济日报记者的罗开富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原路徒步采访。铁道兵转业后回到南浔的朱倍得与罗开富是湖州老乡、又是老战友,被罗开富感人经历深深打动。年,在老战友全力支持下,他如愿创建以罗开富重走长征路为主线的红军长征追踪馆。
当时负责布展的沈嘉允,至今还对埋首整理长征资料记忆犹新。“读到年11月14日刊发在经济日报的专稿《当年赠被情谊深如今亲人在何方》,首次接触‘半条被子’的感人往事,我们就决心一定要让更多人铭记伟大长征。”
20年来,罗开富每年都会带着新的整理成果回家乡,帮助更新红军长征追踪馆馆藏史料。今年9月10日,他又把3名女红军用过的水桶、铜盆和他当年在草地深处收集的野菜标本送到馆中。“追踪是动态过程,要不断赋予长征精神新内涵。”现已78岁高龄的罗老说,他这些年基本每天工作到凌晨3点,整理长征史料、挖掘红军故事。
“半条被子”的故事,一讲就是20年。红军长征追踪馆最初只有平方米、陈列多幅照片,期间经历两次扩建,如今已达多平方米、陈列数千件展品,并设置了“半条被子”独立展区。
沈嘉允回忆,从建馆起,面对“投资回报难”的声声提醒,朱倍得始终初心如一,年时还卖掉家中经营的养老产业部分股份,投入多万元易址扩建。
“风雨交加的夜晚,3名女红军就是用这个烤火盆烘干身上的湿衣裳……”馆内有名讲解员叫沈惠琳,“半条被子”的故事,她从建馆那年起已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近2万次。“这里的展品,很多是徐解秀老人临终前嘱托长孙交给罗老的。”她感到自己做的事很有意义。
参观者如今越来越多,今年慕名前来重温初心者更是络绎不绝。先烈后代、机关干部、企业家、大学生、媒体人……馆内厚厚的留言簿,“满载”着发自肺腑的感动。
因初心相约
今年6月,红军长征追踪馆迎来一名特殊参观者——湖南汝城县县长黄志文。“这是发生在汝城的故事,相隔上千公里的湖州却已坚持讲20年,没有一份初心真是很难做到。”他对“半条被子”的长征往事了然于胸,但参观时仍数次热泪盈眶。“特殊的红色资源,赋予我们特殊使命。”黄志文真挚表示,期待湖州和他们携手把这个故事讲好讲下去,共同传承红色基因。
这与红军长征追踪馆的思路不谋而合。“当年女红军在沙洲村口和徐解秀告别,曾说‘等革命成功后,我们会回来看你,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之后数十年,徐解秀常拎着板凳坐在村口,盼着红军归来。”朱倍得说,这个细节在讲述“半条被子”过程中被反复提及,他一直有个心愿,想在那个村口捐建一座亭子,为那些盼亲人归来的人遮风挡雨。
仅4个月后的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三周年之际,一座惜别亭在沙洲村口捐建而成,湖州学习交流人员一行也随之踏上那块红色热土。
滁水河畔、望军桥边,举行了一场简单却不失庄严的惜别亭落成仪式。“当年重走长征路,我也是站在这里和徐解秀老人依依惜别。35年来,我已第九次走进沙洲。”特地从北京赶来的罗开富,站在四角飞檐的惜别亭中感慨万千。他说,一座亭就是一座红色桥,愿两个具有同样特殊使命的地方能更紧密地携手,一起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在沙洲村,湖州学习交流人员一行参观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徐解秀故居等地,80多年前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长征途经汝城的往事,一幕幕更加鲜活起来。为促进资源共享,红军长征追踪馆现场向当地赠送了数十件珍贵的馆藏史料。
初心映照下,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诞生一个长久的约定。
红军长征追踪馆与当地签下合作协议——通过增强双方交流、互享红色资源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半条被子”故事的内涵和外延,共同承担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传递红色基因的光荣使命;通过文旅联动、经贸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工作,共同推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让初心永续
岁月回望中永记初心,历史重温中传承使命。《永不褪色的红军被》是湖州组织创作的一部大型歌舞剧,精心筹备三年后终于舞台呈现。该剧以3名女红军、徐解秀、罗开富三重视角,艺术再现了“半条被子”的长征往事,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仰。
今年11月中旬,《永不褪色的红军被》在湖州一经首演,迅速在观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几场演出下来,场场爆满。
催人泪下的一幕幕,让人热血沸腾、久久回味。“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共产党人常怀爱民之心、常思百姓疾苦的高尚情怀。”不少观众坦言,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南浔区文联党员王山贤深有感触,今天的环境和条件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已有天壤之别,但必须传承和弘扬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始终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很多人看了歌舞剧后,都自发到馆里参观,重温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红军长征追踪馆馆长庞莉诺说,这让她更感到了一种力量、一份责任。
庞莉诺,一名对党满怀深情的女青年。朱老年纪大了,她接棒担任了红军长征追踪馆馆长,继续讲好“半条被子”的故事也就成了她生命和生活的重要部分。“要把故事讲好讲下去,还要有更丰富的形式。”一段时间来,庞莉诺忙于联系相关领域专家把馆藏资料数字化,打造网上追踪馆。“我们馆的3D效果已出来,从这里点进去就可以参观馆内实景。”她说已有最新成果——将馆藏资料数据整理输入,将讲解实录上传,无论参观者身在何处,都能在线参观。
连环画、歌曲、广播剧、评弹、快闪活动……今年,以“半条被子”为主题开发的各种产品和载体也相继走进大众视野。“半条被子”的故事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让这个故事传播更深远、温暖更多人,湖州一直在努力。“半条被子”永远温暖!
来源:湖州日报记者:徐敏黄勇史舒频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作者可申领稿费
原标题:《这“半条被子”,永远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