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东江湖航拍。郴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郴州11月3日电(白祖偕邓霞麻杰)作为毗邻粤港澳的湖南“南大门”,郴州美景遍地。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依托自然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运用“旅游+”思维,积极探索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中共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仁说,郴州近年旅游产业发生了几大转变:发展模式由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与休闲并重多元型转型,发展方向从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全民旅游跨越,发展方式由门票经济转向综合经济发展。
这些转变让郴州成为了湖南乃至华南地区旅游的一匹“飞马”。数据显示:年,该市接待各类游客.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亿元,旅游业发展年度考核居湖南第一名。
“旅游+生态”森林康养成名片
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的郴州古称“林邑”,意为“林中之城”。这里自然景观原始风貌保存良好,拥有国家5A级景区东江湖、“中国原始生态第一山”莽山、“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寸土佳丽”飞天山、“世界洞穴奇观”万华岩等自然风光,是广东人“最喜爱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来到郴州就好像进入一个“大氧吧”,这是许多游客的亲身体验。这得益于当地高达67.74%的森林覆盖率以及全面实施的“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工程。
为把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郴州抢抓森林旅游发展机遇,积极开展森林康养试点,游客到郴州“洗洗肺”“养养生”成为一种新时尚。
湖南首批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之一的郴州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华南地区保存最好、物种最多的原始次生林,被誉为“南岭植物王国”。每逢节假日,外地牌照的车辆便纷至沓来,成群结队的游客们或漫步于幽静的森林游道,或泡在温泉中休憩、或去乡间寻觅美味,怡然自得。
据了解,郴州现有国家森林公园8个、国家湿地公园5个,并通过养身养心游、户外骑行游、生态体验游、探险猎奇游等活动,使森林康养成了郴州旅游的新名片。
资料图:板梁古村。郴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旅游+人文”古村焕发新生机
郴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置郴县始已有多年,历史的车轮在此留下了众多人文墨客的印记,以及星罗密布的古镇、古村、古民居。
位于永兴县境内的板梁古村,始建于宋末元初,鼎盛于明清,至今仍保存着多栋余间明清古建筑,栋栋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被誉为“湘南第一村”。
十余年前从广东嫁到永兴的周艳艳是村里的一名讲解员,当初成功应聘就因其会说粤语的优势。“来这里的粤港澳游客很多,近年来也有一些外国游客到访。”她告诉记者,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车,让距离郴州西高铁站约一个小时车程的板梁拥有了更为便捷的交通,今年国庆期间日接待游客量达人次左右。
来自浙江的杨宏杰今年在板梁古村开了第一家轻音乐吧。他将板梁比作还未发展的乌镇、西塘,希望能在此吃下一大块“蛋糕”,虽然这条路暂时看起来遥不可及,但古村的底蕴、美景让他有此底气,“将来游客多了,还可以做民宿、餐饮”。
在中国理学鼻祖周敦颐写下《爱莲说》等千古名篇的汝城,“诚”“廉”“守拙”等理学思想代代相传,并孕育出兴盛的宗祠文化。当地保存完整的多座古祠堂,以及朱氏、何氏、范氏等50多个宗族的家训,吸引着海内外华侨华人来此寻根。
除大批“古”字牌旅游景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地桂东沙田、“半条被子”故事所在地汝城沙洲,宜章湘南起义指挥部旧址、黄克诚故居等红色旅游地每天也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探寻红色历史、缅怀先烈。
资料图:湖南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展示的隋唐采矿工艺场景。郴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旅游+矿产”废旧矿坑变景区
走进位于桂阳县的湖南宝山国家矿山公园,世界最大的铜钱币雕塑、国内罕见的露天单体采矿区、湘南最大的有色金属矿山博览园、刺激的矿井探险和古窿洞奇观、现代化的高大竖井,让人们在游览中“走读”中国千年采矿史。
宝山矿藏极为丰富,有铅、锌、银、金、钼、铼、铋、铜等多种有色金属,是中国自汉代以来历代官家炼银、冶铸的地方。
经过上千年的开采,宝山一度成为“荒山”,矿渣裸露、寸草不生,亟需转型发展、生态治理。近年来,当地累计投入2亿余元对矿山进行修复、绿化,同时利用废旧的采矿巷道发展现代工矿旅游,使原来的废旧矿坑逐渐成为绿树成荫的旅游景区。园中有矿、矿在园中,这个极富矿山特质的旅游景观,成为了郴州旅游的一朵“奇葩”。
工矿旅游的“好戏”也在“中国银都”永兴县上演。耗费5万两白银构建成的中国最大银楼是游客钟爱的网红打卡地。其所在的“中国白银第一坊”内,游客不仅可买到工艺精湛的银板画、时尚精美的现代银饰,还能探秘永兴三百年来利用“三废”提炼回收贵金属的“无矿开采”奇迹。
永久落户郴州的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不仅是当地提升开放格局、加快产业转型的重要平台,更促进了郴州文化休闲、观光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对于未来的旅游发展,中共郴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易鹏飞表示,将科学整合各县市区优质资源要素,加速打造市内“一小时”“两小时”旅游圈,努力将郴州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湖南省全域旅游基地建设新样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