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重走长征路半条被子的故事广为流传,汝
TUhjnbcbe - 2024/9/8 20:45:00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http://www.xftobacco.com/zzbb/myjd/1982.html

直播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长沙晚报特派全媒体记者程放军刘琦郴州日报记者周小丽发自郴州的报道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这个动人故事。

6月27日,记者来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探访那段艰苦岁月里的血脉情深,喜看今日村庄新面貌。

记忆“红军走时,剪下半条被子送给我妈”

年11月初,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在这里休整,深得瑶族老乡的热情拥护。如今,记者走在沙洲村,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新民居,宽阔的水泥公路上旅游车穿梭来往,游人如织。

“那些老房子还在吗?”“还在,就在那几排新房子后面。”一位穿着印有“扶贫工作队”字样衣服的年轻人指着前方说,然后把记者带到了徐解秀的旧房子前。

一位老人坐在大门口,记者上前打听,原来他是徐解秀的小儿子朱中雄,今年81岁。虽然不再住在这里,但他每天都要来坐坐,一次次给客人讲“半条被子”的故事,想让更多人通过“半条被子”来认识什么是共产党。

“又是长沙的啊,我刚接了一拨客人也是长沙的。”朱老将记者领进屋参观,向我们讲述母亲徐解秀的亲身经历:

我们旁边挨着的那房子是当年红军总卫生部的旧址。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好,纪律严明,从不打扰老百姓。我妈看到红军夜宿街头很心疼,便把卫生部的3位女红军请到家里一起住。

这张床是原物,红军离开后,屋里的陈设还是老模样。家里只有一张床,怎么睡呢?3位女红军就和我妈、我哥(当时一岁)5个人横睡在床上。床边放一条长板凳,脚就放在凳子上,盖着她们的行军被,我家的烂棉絮、烂蓑衣就加盖在上面,住了6个晚上。我父亲盖着蓑衣睡在那个房里的板凳上。

3位女红军一有空就帮着做家务、挑水,还给老百姓看病。等到第7天部队离开时,她们看到我家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就决定把她们那条行军被留给我妈。妈妈不肯收,说你们出门的人,又是冬天来了,我再穷也不要你们的被子,你们是为老百姓打仗的。突然,一位女红军就问我妈有没有剪刀。妈妈当时没有反应过来,以为她们路上有用,没想到女红军打开行军被就对半剪开,一定要妈妈收下半条被子。

女红军走时,还对我妈说等革命胜利了会再回来看她,给她带一条新被子来。解放后,我妈妈一直在等她们来。她们都没来,我妈就年年盼她们来……

红军走后,敌人从我家搜走了那半条被子,还对我妈拳打脚踢。妈妈常和我们讲:“虽然当时因为半条被子吃了点苦,不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新貌吃上“红色旅游饭”,村民的日子红火了

在“半条被子的温暖”陈列馆,31岁的讲解员朱淑华领着我们缓步走过那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实物。讲到“半条被子”时,她几度哽咽:“徐解秀是我曾祖母。红军帮过我们家,我们永远铭记红军的好。”

从陈列馆出来,记者看到停车场停了几十台旅游车。人群中,来自上海的游客黄志中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不已:“这半条被子,温暖了徐解秀的心,也温暖了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

因为“半条被子”故事的广为流传,沙洲村成了人们向往的红色村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走过铺着青石板的小窄巷,寻找3位红军住过的房子,看看那半条被子是啥样。从此,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仅去年,小小的沙洲村就接待近30万来“寻房子”“找被子”的游客。

扶贫队员告诉记者,过去的沙洲村,用的水是山垄水,一下雨满是泥;走的路是黄泥路,天一晴满身灰;住的都是几代共住的泥砖房……年,沙洲红色旅游核心景区的建成,也带动了沙洲村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51岁的朱小红是听着奶奶讲“半条被子”故事长大的。扶贫工作队进驻沙洲村后,结合红色旅游的资源优势,办起了厨师、旅游等培训班。朱小红在村里建起了第一家土菜馆。在广东务工的女儿回来了,通过培训成了村里的导游。“土菜馆1个月毛收入多元,女儿当导游每个月赚多元。”朱小红说,“奶奶盼了一生,都没能再找到3位女红军。如果她能看到今天红红火火的沙洲村,也一定会高兴的。”

徐解秀的曾孙、沙洲村委会主任朱向群告诉记者,以红色旅游村为主线,沙洲村正在努力培育以农副产品、特色文化产业、饮食等多元旅游经济产业链。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多元,村级集体收入达20万元。

记者手记

“半条被子”精神传承永恒

采访中,朱中雄说,他妈妈没什么文化,不会讲,但她心中认准一个理。他妈妈和儿女们说起这件事时,还教育他们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现在,他们全家有4人当过兵、12人入了党。

徐解秀老人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道出了红军和老百姓的鱼水深情。来自广东的游客何波对记者说,“半条被子”不仅仅温暖了那段艰苦的长征岁月,也将一直温暖着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当年,中央红军经过汝城时积极帮扶沿路的百姓,汝城人民也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仅红军驻地所在的村就有余名青年参加红军,数百农民为红军当挑夫。如今,“半条被子”精神在汝城传承永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两天来,记者走在汝城的村村寨寨,听到了许多干部与群众“结亲认亲”的故事。镇村干部把上门群众当客人待,把村里群众当亲戚走,走村串户、日访夜谈,办群众最想办的事,用真心赢得民心。汝城县大坪镇党委书记朱世平说:“我们的长征路就是弘扬‘半条被子’精神,干部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带领全镇的贫困户全面脱贫,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长征故事

汝城县是中央红军长征进入湖南省的第一站。自年10月29日进入汝城,至11月13日离开汝城,历时16天。中央红军分五路经过了汝城的20个乡(圩)。今天,记者与大家一起分享“延寿阻击战”和“红军借据”的故事。

延寿阻击战红军成功突破第二道封锁线

6月27日,记者来到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官亨村,探访延寿青石寨战斗旧址,只见“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纪念碑”高高耸立,青石寨山上仍保留着战壕和工事,山下有一座土坟,青石碑上刻有“红军墓”三个字。

56岁的官亨村党支书胡炳灯对记者说,85年前,几百名牺牲的红军战士被葬在这里,连名字都没有,具体多少人也没人说得清。但据老人讲,当时山下的延寿河血流成河,当地人几年都不敢喝河里的水。

“那时我大伯11岁,听他说,当时机枪一晚上响个不停,牺牲了很多红军战士。族里召集老百姓掩埋了红军遗体。”胡炳灯说,现在每到清明,村民会自发到红军墓前祭扫。

汝城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傅选林说,延寿阻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成功通过了第二道封锁线。

年10月21日,中央红军顺利突破国民党设置在江西的第一道封锁线后,兵分三路向湖南挺进。蒋介石马上调兵遣将,利用湘粤军原在湘粤边境一线的余座碉堡设置第二道封锁线。

红军10月29日进抵湖南汝城,随后在汝城与国民党军激战。11月11日,国民党粤军和湘军在延寿简家桥、中洞一带,对担负后卫任务的红34师三面夹击。红军后勤部队大批骡马、辎重拥塞于延寿至西的山谷间。已夺占了青石寨的国民党军,凭借强大火力向涉水过河的红军疯狂扫射,一批批红军战士倒在延寿河中。

激战两天两夜,红军都没能攻下青石寨。担任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急了,大吼一声:“同志们,跟我来!”随后,他手端机枪,带领战士们冲向山头,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夺回了青石寨。经过三天三夜血战,红军辎重部队终于全部渡过延寿河。

记者来到山下的红军指挥所旧址瞻仰。“父亲告诫我,长大后不要忘了红军,不要忘了他们是为谁而牺牲的。”84岁的村民胡运丙说,他的父亲目睹了这场战斗的巨大牺牲。

红军借据藏在墙内坚信革命必胜

延寿阻击战的胜利,使红军成功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离不开瑶民的支持,一张红军借据便是见证。

探访延寿阻击战遗址前,记者来到汝城县档案馆看到了这张借据的原件:

借据

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壹佰零伍担牲猪叁头重量伍佰零叁斤鸡壹拾贰只重量肆拾贰斤。此据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

具借人叶祖令(印章)

公原(元)年冬

“这张借据就是在官亨村发现的。”馆长何向阳对记者说。胡炳灯把记者领到村里的胡氏祠堂,讲述了这张藏在墙内铁盒里64年的红军借据的故事:

年暮春,官亨村村民胡运海修灶时发现,墙上一个洞里有一个铁盒,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张借据。胡四德是胡运海的爷爷。

原来,年11月6日,红军长征先遣部队到达延寿,胡四德与汝城籍红军叶祖令有过接触,得知红军严重缺粮,心里很难受。当天晚上,他便召来族人商量如何帮助红军筹集粮食。

第二天下午,胡四德带领村民把从各家各户筹集来的担稻谷、3头生猪、12只鸡,送到了胡氏祠堂,司务长叶祖令清点后如数登记。

在延寿阻击战打响后,瑶民们还自告奋勇,给红军带路、抬伤兵、治疗伤员。经过三天三夜血战,后卫师终于掩护辎重部队顺利通过延寿。

就在红军撤出延寿西进时,叶祖令找到胡四德,激动地说:“伯伯,我们就要走了,请您受我一礼。”说完,便恭恭敬敬地向胡四德行了一个军礼。

因为红军纪律严明,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而当时红军筹款非常困难,一时拿不出钱偿还,叶祖令便写下借据交给胡四德,并说:“伯伯,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就会解放,那时候,请您拿上它去找政府兑换吧。”

红军走后,胡四德就把这张借据藏了起来,一直到去世也没有拿出来。

64年后,借据被发现了。通过上报并经调查核实,相关部门认定这张借据是真实的。汝城县政府按时价折款向胡家后人胡运海兑现了1.5万元。兑现仪式就是在这个历经风雨的胡氏祠堂里进行的。胡运海拿出1万元捐献给了村小学。

一张借据,承载的是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深,兑现的是践行党和政府对群众的一诺千金。

宜章:

中央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一枚硬币见证红军铁军纪律

6月28日,记者再走长征路,来到郴州宜章县。85年前,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打下的第一座县城,也是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三道封锁线之地。当年宣布成立宜章县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城隍庙已经不在,如今这里楼群林立,商业繁华,人流熙攘,大家已感受不到当年战争的气息。

宜章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谢水军说,年11月,中央红军通过第二道封锁线后,蒋介石迅速在粤汉铁路沿郴县、良田、宜章、乐昌一线设立第三道封锁线。11月7日至18日,中央红军分左、中、右三路,经今11个乡镇通过宜章。右路红军攻占宜章县城后,11月15日,在县城城隍庙前坪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宜章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左路红一军团攻占白石渡,至此,标志着国民党军的第三道封锁线已被突破。

“红军在宜章突破了第三道封锁线,补充了粮草,扩大了队伍,为西进湘江做了准备。宜章之战体现了长征的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作用。”谢水军说,红军在宜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宜章县的白石渡老湾村,一枚苏维埃硬币的故事就见证着红军的钢铁纪律。

66岁的村民邝日皓说,这枚小硬币是他们家的“传家之宝”。年11月10日,周恩来、刘伯承率领的红一军团攻占了白石渡后,在白石渡老湾村休整了5天。

邝日皓的父亲当时经营着一家杂货店,红军用苏维埃硬币在这里买了盐和酒等生活物品,并交代他说,等后勤部队跟上来了,可以把苏维埃硬币兑换成银圆,绝对不会让老百姓吃亏。

后来,邝日皓的父亲就在红军银行兑换所把苏维埃硬币兑换成了当时的“硬通货”银圆。但他在兑换银圆时,却留下了一枚硬币珍藏,作为传家宝留给了自己的后代。

正是红军严明的纪律,让当地老百姓无不称道,赞赏红军是咱老百姓的军队。

相关链接

中央红军长征途经湖南4个市16个县(市、区)

郴州市(7个):

汝城:年10月30日,红一方面军抵达汝城热水。

宜章:年11月13日,红一方面军占领宜章县城。

桂阳:年11月中下旬,红一方面军经过桂阳。

嘉禾:年11月中下旬,红一方面军经过嘉禾。

临武:年11月16日,红一方面军占领临武县城。

苏仙:年11月中旬,红一方面军经过郴县(今郴州苏仙区)。

北湖:年11月中旬,红一方面军经过郴县(今郴州北湖区)。

永州市(5个):

江华:年11月21日,红一方面军解放江华县城。

宁远:年11月23日,红一方面军在宁远屋脊岗与敌激战,击溃敌人。

蓝山:年11月18日左右,红一方面军解放蓝山。

道县:年11月18日,红一方面军占领道县县城。

江永:年11月20日左右,红一方面军解放永明(今江永县)。

邵阳市(2个):

城步:年12月初,红一方面军翻越老山界进入城步。

绥宁:年12月11日,红九军团右路部队经城步进入绥宁平溪、陇底、木脚,至临口、下乡等地与主力部队会合。

怀化市(2个):

通道:年12月11日,红一方面军占领通道,12日召开了通道会议。

靖州:年12月13日,红一方面军进入靖州的新厂、平茶等地区。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走长征路半条被子的故事广为流传,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