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最新国家文物局亮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绩
TUhjnbcbe - 2025/7/22 21:02:00
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

新华社照片李贺

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庆祝建党百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有关情况。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国17个省市已设立革命文物处或成立革命文物保护机构。在—年,推出了超个革命文物展览。

顾玉才(徐想摄)

这些年来我国革命文物的“家底”也进一步摸清。

据统计,全国目前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革命文物超过万件套。全国共有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超过家,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和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新馆即将建成开放。在—年,我国共推出革命文物展览多个,结合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重要节点,一系列重大展览也争相与公众见面。另外,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和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新馆即将建成开放。

其中,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超14亿人次,红色旅游的收入也超过了亿元。不少革命旧址成为百姓出游的重要选项和网红的打卡地,年轻人也逐步成为红色旅游热的生力军。

顾玉才说:“依托革命旧址、革命文物开展红色旅游的规模和热度全面攀升。”顾玉才还说,红色旅游在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方面,同样成果显著。自年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环境的改善、产业的发展和群众的增收,助力5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顾玉才称,在“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共批复了近个全国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一批重要的革命文物保护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顾玉才表示,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已先后分两批公布了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的名单,启动了创建延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在此基础上,我国连片保护、整体保护的革命文物工作导向已经初步形成。

在运用革命文物资源方面强调,要提升博物馆、纪念馆服务党史学习教育的水平。主要是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新文物的征集,展览充实、调整、提高,讲解员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展览的水平和展览的讲解服务水平。

顾玉才透露,国家文物局将从6月12日推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宣传”的活动月,7月19日在南京举办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峰会,同期推出一系列相关展览和展示活动。

以下是发布会全内容

国新办举行

庆祝建党百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情况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大家对革命文物保护工作都非常
  谢谢,您这个问题非常好。全社会都知道,所有事情都要从娃娃抓起,今天正好团中央少年部曾锐部长在,我想这个问题还是由他来回答更合适。

曾锐(徐想摄)

共青团中央少年部部长、全国少工委常务副主任曾锐:谢谢记者的提问。青少年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对象,革命文物是青少年学习党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教材。今年以来,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活动,充分依托革命文物的重要教育作用,通过引导青少年开展学讲党史、实践体验、参观寻访、仪式熏陶、学习先锋等活动,帮助广大青少年接受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具体来说,我们开展了四项活动:第一,“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活动,发动广大青少年走进各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革命旧址等革命场所广泛开展志愿讲解、实地打卡、参访学习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学讲党史故事,了解党史人物、寻访红色地标,从中感悟革命精神。截至日前,已有万名少先队员在全国0多家革命场所领取了“红领巾讲解员”电子身份认证卡,常态化进行讲解活动。全国各地区各中小学校也就近就便利用身边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展了这项活动。第二,打造青少年爱看愿学的网络党史课程。依托我们革命文物资源,综合运用实景拍摄、历史影像、互动答题、奖章激励、同龄人讲述等形式,推出了一系列宣传文化产品。比如说,“青年大学习一起学党史”党史专辑网上主题团课、“红领巾爱学习”党史专辑网上主题队课。从3月份到现在,“青年大学习”已经发布了9期,共有3.6亿人次的团员青年完成了在线学习,“红领巾爱学习”已经推出了10期,观看量超过2.9亿人次。第三,打造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我们积极推动各地将各类革命场馆,建设成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当地少先队组织常态化共同开展活动。在重大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着力挖掘革命文物的思想教育内涵,让这些革命文物、革命基地成为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凝聚青少年奋进力量的重要阵地和生动课堂。比如浙江,包括革命场馆在内的许多场馆设立了“红领巾e站”阵地,专门开辟了少先队活动的专门空间,对少先队员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第四,抓住重大时间节点,开展青少年的仪式教育。依托革命文物资源的教育作用,我们在清明、五四、六一、七一、八一、烈士纪念日、十一等重大时间节点,面向青少年开展仪式教育,比如今年清明期间,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开展了“清明祭英烈”活动,各级少先队组织发动少先队员到本地区就近的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开展祭扫、献花等纪念活动,覆盖了全国所有在册的余处烈士纪念设施。今年五四期间,共青团中央组织广大团员在相关革命场馆开展了集中入团仪式,“六一”期间,全国各地少先队组织将集中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中队会,各地示范性新队员集中入队仪式也将选择在红色教育场所里开展。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好革命文物的教育内涵,深化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打造完善青少年教育基地体系。目前全团共有多个全国级的青少年教育基地,下一步,我们将把更多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发展为青少年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提供一批身边的红色教育课堂。同时,我们将把“红领巾讲解员”场所从目前的0多家革命场馆进一步拓展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规划馆等,并将上述场所制度性地纳入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一张“全国少先队红色实践教育地图”,组织各地少先队员开展红色寻访、讲述红色故事,进行红色打卡。二是将革命文物作为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等重点研究讲述内容。目前,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分别组建了全国、省、市三级的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下一步,我们将通过集中培训、集体备课等方式,充分挖掘好、研究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好宣讲。谢谢。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提问(赵一帆摄)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革命文物是党史教育的实物见证,国家文物局如何运用好革命文物资源,发挥好其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谢谢。顾玉才:谢谢你的提问。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知发出以后,国家文物局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在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以后,国家文物局及时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下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各地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和烈士纪念设施服务于党史学习教育,为党史教育提供重要的场地和周到的服务。第二,提升博物馆、纪念馆服务党史学习教育的水平。主要是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新文物的征集,展览充实、调整、提高,讲解员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展览的水平和展览的讲解服务水平。第三,拓宽服务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原来光是做展览,等着大家来参观方式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一些新的方式,比如巡展、巡讲、线上展览、网上竞答、话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展演,还有红色研学等方式来不断创新,推动我们的展览服务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火起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江西的做法,因为江西是革命文物大省,革命纪念馆也比较多,江西省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后,向社会推出了服务的菜单,多个党史学习的教育点,这些教育点能提供什么样的讲解、什么样的展览、什么样的活动,都向社会公布,可以根据这个菜单作出选择,让公众选择更多一些。像延安推出了一个短视频,叫《延安延安》的微视频展播,拍了很多集,各单位可以作为党史学习的教材。还有遵义纪念馆,他们推出了馆长说党史的专栏,这个专栏里面讲了很多故事,这些都可以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生动的教材。第四,拓展服务党史学习教育的覆盖面。很多博物馆、纪念馆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像红岩纪念馆,在全国革命纪念馆当中的影响力非常大,观众量非常大,这些年除了在渣滓洞、白公馆和红岩接待观众以外,搞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活动,叫做红岩革命故事展演,是红岩纪念馆的人去做一些展演,就是模仿再现当年革命烈士斗争的场景,最初是面向高等院校,到很多高校做了展演。到目前为止,已经从高校拓展到中小学,也拓展到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从省内拓展到省外,影响非常大。现在已经展演了多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红岩成立了干部培训学院,依托红岩的革命资源,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比如一周的研学,不同的内容,刚刚成立不久,就已经培训了1万多人,效果还是非常好的。这是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主要做的四个方面工作。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赵一帆摄)

中国新闻社记者: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加强保护是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性工作,请问在“十四五”时期,国家文物局在革命文物保护举措方面有什么样的考量和安排?谢谢。顾玉才:这个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请刘洋司长回答。刘洋:
  确实,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的最新指示精神,我们在3月底召开了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对“十四五”期间的革命文物工作做了部署和安排。我们按照这次革命文物工作会的要求,正在策划“十四五”期间革命文物工作。主要有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编制“十四五”时期革命文物工作的专项规划。同时,把这个规划纳入到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作为国家层面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十四五”期间革命文物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整体布局、重大工程作出统筹设计和整体部署。
  第二,继续夯实革命文物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开展革命文物的专项调查,摸清家底,摸清底数,这是一种精准化的管理,摸清每一件是什么样的情况。在调研过程中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革命文物,要及时把这些新的革命文物纳入文物保护法的管理范畴,及时核定公布新的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会根据调查情况,及时更新完善革命文物数据库,向社会公布和共享,能够做到让大家能查、易查、可用。
  第三,加强革命文物的日常管理。通过保养维护,不断改善保护状况,特别是有一些革命文物都是散落的,地处偏远山区,在保护管理上还是存在一定难度。我们的管理力量,特别是基层的管理力量,有时候很难覆盖到每一处散落文物。对这些散落文物定期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很重要。我们会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实施一些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及时排除隐患,确保革命文物的安全。
  第四,强化系统观念,加强对革命文物系统性、整体性保护。大家都知道,几家部委连续两次公布了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就是推进革命文物的整体保护,我们会以片区建设为抓手,加强对革命文物的统筹规划、连片保护和整体展示,包括合理利用,系统推动革命文物保护,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从单体革命文物保护向革命文物、旧址群体保护转变,革命文物本体保护向本体和环境整体的综合保护转变,强调系统观念。
  “十四五”期间,我们会加强部门合作,在政策制度设计上做一些探索,比如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怎么发挥政策优势,包括做一些探索,为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做一些示范性、引领性工作,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
  革命老区大多是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有何促进作用?在改善老区和人民生活方面有哪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谢谢。顾玉才:
  你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保护文物是为了什么?大家知道,革命老区都是在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仍然还不够发达。我们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过程中,特别注意把革命文物的保护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因为当年革命老区的人民为了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今天,革命老区的人民为了保护这些革命文物,也付出了很多,因为保护文物本身要有投入的,是要付出的,所以今天革命老区的人民依然为我们做着牺牲。
  作为我们文物部门非常有必要通过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来推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发挥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改善民生、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探索,早年我们抓了两个片区的试点,一个是在延安,延安是革命圣地,革命文物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的地方,经过多年的努力,延安整体的革命旧址保护利用,提升了很高的水平,利用的很不错。现在每年到延安去的观众,我这里有一个数据,年去延安的游客万人次,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受到一些影响,带来的旅游收入是亿元,效益相当可观。第二个是我们结合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政策,对赣南的革命文物加大保护。赣南是中央苏区最核心的部分,那边也比较困难。我们从年以来支持赣南中央苏区累计投入了20多亿元,通过这些革命文物的集中连片保护,很多地方开辟对外的参观旅游,一些革命旧址成为当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直接为当地群众服务。通过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到目前为止,赣南已经有54个县顺利脱贫,脱贫成果当中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红色旅游带来的。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这个村子是湘南一个比较贫困的村子,通过“半条被子”博物馆擦亮了红色旅游的名片,现在每年到沙洲村去参观旅游的人数非常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在这些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后来推出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的概念,联合四个部委,一共公布了37个革命文物集中连片的重点区域,希望能够复制延安和赣南的经验,对革命文物进行集中的、整体的保护利用,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谢谢。

上游新闻记者提问(赵一帆摄)

上游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实物遗存,请问如何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延续红色文化的根和魂?谢谢。刘洋:
  您说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保护革命文物是为了什么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说的其实就是革命文物运用的问题,这也是革命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家文物局和各地的文物部门都做了很多探索,有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
  一方面,我们积极推动革命旧址的对外开放和展示,让广大观众在瞻仰革命旧址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活生生的革命历史,能够传承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现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中的革命文物有将近94%已经对外开放,但我们下一步还会继续推动宣传、文化、文物部门管理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逐步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另外一方面,不断提升纪念馆、展览馆的展示水平,策划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展览,特别是要适度、恰当运用一些科技手段,吸引年轻的观众,增强展览的代入感,比如有一些展览,把传统的展览方式和一些情景演出、情景再现结合起来,观众在观看展览时有很强的代入感,这种形式就非常新颖,增强了展览的效果,也增强了学习教育传播的效果。
  我们现在也在探索用年轻人比较喜欢、适应年轻人特点的传播方式,比如短视频的方式,云直播、云展览、H5的方式,都是比较受年轻人喜欢的。刚才介绍的百佳讲述人短视频,在网上的点击量已经超过6千万人次,通过这些新颖的方式让我们传播的革命内容、红色基因活起来,让革命文物潮起来,更好地讲好党的故事、讲好革命故事、讲好新中国的故事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故事。当然我们也特别强调,在活化利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和历史观,要杜绝商业化、庸俗化的炒作,把真正的革命价值传播出去,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提问(赵一帆摄)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近年来,瞻仰革命遗迹旧址、参观革命纪念馆已经成为港澳青年来内地学习交流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但是由于疫情的关系,这些活动目前都被迫中断了。请问今年在庆祝建党百年和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让港澳青年通过参观这些革命文物来更多地了解祖国历史和党的历史,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精神引领作用,谢谢。顾玉才:
  谢谢你的提问。港澳的青年和内地青年一样,都需要了解祖国的历史、近现代历史,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和对民族的认同。这几年国家文物局有一个项目,就是组织港澳青年学生,主要是一些中学生,利用暑期到内地来,参加文化遗产暑期课堂。在暑期课堂里,会安排比较丰富多彩的活动,参观一些历史博物馆,看一些考古工地,去看一些能够体现中华民族成就、古代文明成就的像长城这样的世界遗产地,也会安排一些有意义的革命旧址,像抗战的,它们反映的是我们全民族的历史。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这项活动暂停了。我们在两个方面作了努力,一是改善服务,改善陈列水平和讲述角度,让更多港澳青年有兴趣来。二,如果来不了,现在最重要的渠道就是利用网络。我们围绕建党百年开展了很多活动,我们的博物馆、纪念馆除了现场展览以外,更多地借助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和新媒体,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的体会非常深刻,再好的展览观众量几十万人、上百万人了不起了,故宫一天限制3万人,能到现场来看的毕竟是少数,但是通过媒体的传播,比如前几年我们和媒体合作的“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让很多人了解了珍贵的文物,宣传效果是非常好的。了解了以后,有的人就会到实地再来看。我们会在利用网络方面多做一些工作。通过让港澳青年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了解我们老祖先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强我们的自豪感,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让港澳青年了解近代以来祖国苦难的历史、奋斗的历史,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进行的伟大斗争,也让他们了解党领导人民救国、兴国、强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而让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谢谢。寿小丽:
  谢谢顾玉才副局长,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来源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编辑丨甘小博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新国家文物局亮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