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未来之路——综合高中
以“STEM教育”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推广为例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职不论是选择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学徒制,还是以“搭建立交桥”方式,变相为“升学导向”,都已无法改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人们心目中“非主流”、“筛子子底下”教育的意识。随着科技的发展,必然带来职业岗位的多样性和就业岗位的不确定性以及就业年龄的不断“后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存之路也可以说是未来之路必然是向综合高中过渡。
只要“应该教育”的模式不改变,普通高中的“剧场效应”就会越演越烈,普通高中最终亦会走向综合高中。
关键词: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综合高中STEM教育
年7月教育部权威发布《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等职业教育,包括学校数量、招生数量、在校生及毕业生数量、教职工及专任教师数量、生师比的各项数据持续走低。从表1可以看到,事实上从年度开始,中等职业教育各个数据指标,尤其是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已开始走低,并且目前似乎还看不到止跌回升的趋势。
表1:-职普招生数、在校生之比
年份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50.94%47.78%48.89%47.06%.17%46.00%.06%44.00%.76%42.09%.00%41.00%42.49%40.28%42.13%40.10%数据表明,中职不论是选择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学徒制,还是以“搭建立交桥”方式,变相为“升学导向”,都已无法改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人们心目中“非主流”、“筛子子底下的”教育。随着“机器换人”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就业为导向”作为办学目标的中职已失去了仅有的吸引力,而变相为“升学导向”则更无法与普通高中竞争(中国目前普通高中的吸引力就是升学)。
由于读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持续走高,使得今天“招生”成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亦成了中职学校“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问题是招生“大战”,不仅仅是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自相残杀”,也恶化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的教育生态。
虽然中职以“就业为导向”之路越走越窄,但并不因此证明:升学导向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康庄大道”,走与普通中学同质化的道路,反而让人们产生这样的疑问:有没有必要再办中职?高中阶段教育“双轨制”还能走多远?事实上美国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但并不影响美国仍是今天的科技强国、制造业强国。当然,美国的高中也没有象中国以升学为导向的普通高中,而是代之以就业升学一体的综合高中。
这也是为什么“素质教育”、“多元智能教育”、“STEM教育”等先进教育理念、模式、起源于美国且在美国发扬光大,并为世界各国争相效仿的根本原因。
然而,这些“看起来很美”的先进教学理念到了中国后,短时间内迅速升温,热度往往超越创始国,但最终的命运是“各领风骚没几年”,喧嚣过后,回归“原点”--用通俗的说法就是“该咋滴还是咋滴”。
显然,就业和升学并不是两条泾渭分明的平行线,事实上,欧州的的职业教育非常发达,尤其是被我们国内职业教育专家大力推崇的“德国双元制”、“现代学徒制”,也并没有把就业和升学作为平行线,中等职业教育亦非“筛子下的教育”(在中国,每年中招,根据层层选拔的分数线,中等职业学校技术学校是最后一个入场录取,客观上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成了名符其实的“托底”教育),而是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和“多元智能”相互交叉。
美国综合高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以下三种教育:学术科(为升学做准备),普通科(为学生的生活做准备),职业科(为就业做准备)。学生选择读“学术科”、“普通科”或“职业科”并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的几门课的考试总分,而是学生本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或者是职业生涯评测等选择,而且选择错了或者自己改变了主意还可再选择。准确地说,在我国,学生读普通高中的示范校、省一级学校、市一级学校抑或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由分数的高低决定(亦即由语、数、英、物理、化学、*治、体育7科总分成绩决定),绝大多数家长、学生其实别无选择。
由于历史、地理、音乐等学科不在会考科目之列,出于功利性或者也可以说是理性、现实的选择(时间是稀缺资源,人们必须权衡取舍),学校、学生、家长不重视非会考科目是必然的,客观上造成我们“全人教育”的缺失。
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我们发现语、数、英等会考科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非会考科目的历史、地理、音乐等学科则更糟。
事实也证明,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无论是搭建“升学立交桥”还是推行“现代学徒制”,抑或高呼“五个对接”,似乎都已无法改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走向低谷的命运。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必然带来职业岗位的多样性和就业岗位的不确定性以及就业年龄的不断“后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存之路也可以说是未来之路必然是向综合高中过渡。
当然,从目前看,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比,普通高中对初中毕业生仍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其原因并非普通高中办学目标明确,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而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人们心目中是“次等”教育、“筛子子底下的”教育的观念已根深蒂固,家长、学生别无选择。
今天,普通高中最大的短板则是单一的升学导向。早年普通高中攀比的是升大学率,经过多年的教研教改,狠抓教育质量后,现在攀比的是升本科率、升重本率。
尽管教育部二十多年前就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阶段大力推行“减负”、“素质教育”(教育部也意识到升学导向必然会强化应试教育),近几年又着力推行STEM教育(说明应试教育的弊病凸显),但种种努力的结果,最终“素质教育”、STEM教育让位给了“升学”,因为几乎所有莘莘学子,还有他们后面的家长,学校领导和老师都把考入北大、清华作为学生人生的奋斗目标。
问题是选择读普通高中的学生,有多少适合升学?有多少是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而学?中国学生缺乏创新力,普通高中的应试教育可以说是罪魁祸首。
因此,普通高中的未来之路同样是综合高中。只是由于目前普通高中不愁生源,不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临着“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而且,优质的教育资源基本集中在普通高中。即使人们意识到普通高中的未来之路是综合高中,但普通高中过渡到综合高中存在相当高的技术难度。以此推断,普通高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选择容易量化的“升学导向”教育。
只要不改变普通高中“升学导向”的教育生态,便注定了素质教育、多元智能教育、STEM教育,即使在普通高中“生根发芽”,也难以“茁壮成长”,最终“让位”给应试教育。
只要“应该教育”的模式不改变,我们常说的“剧场效应”就会越演越烈。
表面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少了应试教育的“枷锁”,反而有可能成为素质教育、STEM教育、多元智能教育的绿洲。
问题是:
一、教育主管部门,并无主动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推广素质教育、STEM教育、多元智能教育的强烈意愿,而是不断强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企合作、技能大赛。尤其是技能大赛,处于与普通高中高考同等重要的位置,所谓普通中学有高考,职业学校有竞赛。
二、尽管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视,但从年开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不断下滑,教育主管部门似乎也意识到了中等职业教育并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不再把中等职业教育当成是单一的就业教育,而是在*策上为中等职业教育搭建“升学立交桥”,如这几年大力推行的“中高职衔接”、“中高本贯通”。但是,作为家长,他们必然会思考:既然是为了升学,读普通高中肯定比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优势,除非别无选择。因此,当普通高中有学位,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读普通高中(尽管这间普通高中是以赢利为目的)。
三、中等职业教育的经济支柱是地方*府,作为地方*府,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不太会把资源投向“先天不足”的中职学校,而是办“优质普通高中”。
因此,只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改变“筛子底下的教育”、“托底教育”的形象,靠打“就业牌”、“竞赛牌”抑或“升学牌”都无法改变人们心目“非主流教育”。
虽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和困难,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由于没有应试教育的“枷锁”,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不再看重分数,显然有利于推行符合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而又无法量化的素质教育、多元智能教育、STEM教育模式、理念。尽管,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技能大赛不可或缺,但强化素质教育、STEM教育、多元智能教育并不与此冲突,而是更有利于校企合作和技能大赛,亦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也是中等职业技术学往综合高中转型的第一步。
今天,由于人们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