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探索红色为本、绿色发展的脱贫致富路——
“半条被子”暖河山
■记者王卫东
雨后清晨,如一床厚棉絮包裹着村子的白雾,随着太阳升起渐渐隐向山际,湘南汝城县沙洲村醒了。习惯做早工的村民,纷纷走向房前屋后的田园果林。山风徐来,*澄澄的枇杷在枝头轻轻摇曳,透亮的水珠从圆润的水晶梨上滑落……又是一个丰收季!
“红*长征途中‘半条被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汝城县人武部*委胡非说,这些年沙洲村干部群众同心协力,依托红色资源谋发展,去年底在全县率先摘掉穷帽子,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传承“半条被子”精神,“红*”就在身边开春以来,来景区游玩的人日益增多。在景区当保安的村民朱小红深感时间不够用,山上果园需要打理,自家开的农家乐需要掌勺,县、乡、村组织的各类培训也不想落下。
农村最怕的是闲着,忙起来才可能有收成。朱小红的父母年迈多病,两个孩子又在上学,自己因无一技之长,生活一度陷入贫困。“我那时忙完地里那点活,真不知道还能干点啥。”当年的窘迫让朱小红至今难忘。当时,村里像他这样的贫困户,有32户。
年底,随着村里建起红色景区,50岁的朱小红在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土菜馆。朱小红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旅游火起来了,菜馆生意越来越好,一年前他就脱贫了。
时间回溯到年11月。红*长征途中,3名女红*借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临走前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徐解秀,还说等革命胜利了,还会给她送新被子来。朱小红就是徐解秀的孙子。“小时候,奶奶经常给我们讲‘半条被子’的故事,什么是共产*?共产*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摆脱贫困的朱小红,对奶奶的话感受更深。
革命胜利了,3名女红*却一直没有音讯。朱小红的奶奶常到村口守望,直到年离世。57年的苦苦守望,徐解秀最终带着遗憾离去。可以告慰老人的是,“红*”其实一直就在身边,“半条被子”的精神——共产*与老百姓血浓于水的情谊,在村里代代相传。
记者在一家杂货店攀谈,得知店主是村支书朱中建的妻子刘青秀,从她的“牢骚”中记者获悉:一心投入脱贫攻坚战,朱中建无暇顾及家事,杂货店的收入锐减;村主任朱向群卖掉了家里的挖掘机,村计生专干罗秋煌关掉了经营20多年的服装店……
徐解秀的曾孙、退伍*人朱向群南下创业有成后,主动回村带着乡亲们一起干。他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脱贫攻坚虽有苦累,但想想当年的红*,想想曾奶奶常说的“半条被子”精神,他做得还远远不够。
红色资源,脱贫攻坚最好的营养剂一栋老房子屋墙上,一排排斑驳的文字依稀可见。汝城县*史研究专家、县史志办原副主任徐宝来介绍,这是年11月7日,毛泽东、朱德在汝城联署发布的《出路在哪里》宣言书。
红*的到来,让沙洲从此烙上了红色印记。年10月,在纪念红*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后,沙洲村更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色探访地。
然而,民风淳朴的红色沙洲,经济发展一度比较落后。出路在哪里?投身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沙洲村村支两委始终坚持在“红色”中寻求答案。“习主席曾指出,对我们共产*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支部形成共识:沙洲革命历史,就是群众脱贫攻坚最好的营养剂。
年初,随着沙洲红色景区项目指挥部、理事会成立,沙洲村红色旅游发展拉开序幕。“半条被子”文化陈列馆、“半条被子”文化广场、红*休整旧址……一年不到,系列红色景点及配套设施相继落成和修缮,沙洲变了模样。
景区落成,来的游客多了,带动的是一个产业链。“以前在外打工一个月收入多元,一年到头存不了几个钱。”村民朱世伟去年初回村开了家夜宵店,还出租旅游单车,年收入达十多万元。
鼓励自力更生、引导回乡创业、培植集体经济,一步步棋走下来,盘活红色资源为沙洲注入了强大发展动力。下一步,怎样吸引更多游客?如何让半日游、一日游变成多日游?五一期间,随着沙州乡村振兴项目——集餐饮住宿、教育培训、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沙洲田园综合体试运行,谋求持续发展的举措落了地。
朱文萍是朱小红的女儿,她辞去广东的工作回村后在景区当了一名讲解员。“集体分红、开民宿客栈、育婴员、乡村旅游培训,以前不敢想的新鲜事,如今在村里一件接着一件。”她笑着对记者说。
过上好日子,也要留住绿水青山沙洲村民俗广场,“半条被子”大型雕像矗立中央,红艳艳的半条被子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向人们诉说着沙洲的红色往事与绿色未来。
几年来,在“精准扶贫”理念指引下,沙洲村深挖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去年底在全部脱贫基础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多元,村级集体收入达20万元。
“去年来村里旅游的有26万多人次。”村民朱利志高兴地说,靠在广场支摊卖土特产及小商品,他一年就增收5万多元。26万游客造访,对一个总面积才0.92平方公里、人口余名的村子来说,就是发展的机遇。朱中建说,这再次证明走红色为本、绿色发展的脱贫致富路是正确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前些年,曾有老板找到村里,想利用沙洲的“红色效应”投资兴业,但一听是有害生态的项目,村里一口回绝。而对特色水果种植等绿色产业,村里则千方百计加以扶持。曾是村主任的朱新亮说,如今村里特色水果供不应求,果民收入成倍增长,他办起村里首家电商平台后,枇杷最远销售到了泰国。
这几天,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支部第一书记*飞忙得不亦乐乎,落实沙洲景区提质改造推进会部署,筹划沙洲红色文化精品客栈建设及藤制品、竹制品等产业引进。夜幕降临,稍事休息的*飞掏出手机看习主席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当看到“我们要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这句话,他兴奋得连声叫好。
此时,明净的夜空繁星闪烁,民俗广场上村民载歌载舞。驻村3年了,*飞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每一天,都能发现生活的美。这是乡亲对家园的深深依恋,也是男女老少乐在其中、心有归属的生命状态。小村故事多,充满喜和乐。村民欢快的舞步传递着自信,脱贫奔小康了,但“半条被子”的故事仍会在这里延续。
(中国国防报年5月13日第一版)
投稿邮箱:zggfbxm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