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宋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朝宰相宋璟刚初登进士时,被朝廷任命为义昌县(今汝城县)县令,宋璟调离汝城后,留长子宋成定居于汝城泉水石塘村,宋成即成为汝城宋氏的肇基之祖(一世祖),尊称“成公”。自此,宋姓便在汝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枝繁叶茂地延绵了多年,繁衍了四十余代。
宋成之子宋申锡,尊称“文懿公”,是汝城宋氏的二世祖,也是从汝城走出去进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一位杰出人物。生于公元年,年任朝廷礼部员外郎,年任中书舍人(皇帝近臣,专为皇帝拟写诏书圣旨),年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省的最高长官,类似后期的宰相,名称不同),后被人诬告谋反,贬为太子右庶使(太子宫一官职),再贬离京为开州司马,年,病逝于开州住所,归葬于汝城君子岭。宋氏后人为了纪念先祖,为其立碑建亭,上千年来,族人八房子孙轮流当庄,把每年的古历三月初十定为公祭日,予以祭祀。
贰这天,年古历三月初十,又是一年一度的汝城宋氏家族祭祖日,今年轮到高村当庄,我便回到了我的故乡高村,我参加并目睹了这场隆重热烈的祭祖大典。
祭祖,其本意就是缅怀祖先,追忆祖德。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祭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在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大统一,祭祖这种形式是其他不可替代的,它凝聚着民心,让群体团结,家庭、家族和睦,祖先是我们的根,我们是祖宗的骨血。祭奠祖先,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生生不息的一个根源和动力。炎帝*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我们都是炎*子孙,当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倡祭祖,年清明节,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了祭*帝文,并派出特别代表去祭祀*帝,祭奠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他在祭文中这样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对祭祖的重视,伟人尚且如此,我辈平头百姓更应薪火相传,灯灯相续。
叁这天,天空放晴,烈日当空,一扫去多日来的阴霾,我走进村庄,到处呈现着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路道两旁,张灯结彩,拉着横幅,贴着标语。鼓乐队在广场上演奏着迎宾曲,村里的广场舞队在跳起了欢快的迎宾舞。舞台车上的大喇叭播放着经典曲目,漂亮的姑娘扭动着身躯,在展示着她们的舞姿。乡亲们齐聚在广场上,每人都戴上了一顶红帽子,夹道欢迎宋氏宗亲来到了高村。
????????????????????????????????看,他们来了,宋氏家族的祭祖代表从四面八方汇聚高村,最远的来自贵州省,他们一行34位代表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地从祖国的大西南来到了祖籍地汝城,来到了高村。据族谱记载,二世祖宋申锡的玄孙宋琼外出做官(外仕),在贵州开基,繁衍了贵州的宋氏一脉,据介绍,这一大家族已达十五万多人,也是正宗的宋申锡谪亲后裔,他们这是第一次回到汝城祭祖,认祖归宗。
看,他们来了,汝城宋氏八房兄弟来了。长子泉水石塘瑞麒房的代表来了,三子资兴程水瑞凤房的代表来了,四子马桥荷塘瑞祥房的代表来了,五子桂东东水瑞龙房的代表来了,六子泉水南团瑞翁房的代表来了,七子泉水殿华瑞麟房的代表来了,八子大坪溪头瑞凰房的代表来了。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在祖祠里,在广场上,他们讲着不同的口音,互道着兄弟之情。他们带着对祖先的虔诚和敬仰,带着对祖先给予其生命的感恩之心,齐聚于二子瑞祯房的高村,参加这隆重的祭典。
肆在庄重的宋氏宗祠里,红烛已经燃起,香烟袅袅升腾,在挂着文懿公画像和神位前,堂祭在这里举行。首先,九位身穿黑西装,头戴礼帽,系着红纱中的主祭和陪祭上场,这是高村各房推选出来的代表,他们德高望重,是荣誉和身份的象征,据了解,陪祭人员要求夫妻健在,三代同堂,有儿有女,有孙子孙女,主祭要求更高,达到上述要求以外,还有必须是四代同堂,有曾孙。祭祀人员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面对神位,此时,有人念起了祭文,祭文宣读完毕,随着司仪的喊声,主祭和陪祭人员三叩首,再敬酒三巡。随后,各方代表相继祭奠,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心。
祭文是这样写道:“欣逢盛世,昌隆际遇,八方宗亲,同气连枝。不忘初心,顶礼祭祀,先祖功德,辉映大地。看簪缨,十二状元三将相;盖古今,八百壮士五封候。遥想璟公,气吐虹霓,刻苦攻读,博学多识。文采飞扬,谨洁正直,不畏权贵,秉公办事。忧国忧民,革除*弊,敢言敢谏,功勋昭著。撼岳摇山,精神永驻,位居宰相,宽人律己。勤*廉*,憎恶侈溢,至德大孝,垂光典史。文经武纬,一身兼备,厚全民生,荣膺封溢。英*永在,万代仰之。追思祯公,徙迁高桂,艰苦创业,繁衍生息。为人宽厚,香分太液,恩泽无量,后裔永裕。功德千秋,阖族永记,壇轩巍巍,日月煌煌。我祖之恩,山高水长,正带郁郁,浙水汤汤。我祖之情,深似海洋,报本崇功,铭记不忘。精英永奠,聊表衷肠,荫庇福晋,奋发图强。不忘重托,勇于担当,克承祖武,铸创辉煌。千秋延绵,万代荣昌,先祖有知,伏维尚飨。”
伍吃过午饭,参加祭祖的人员分别乘坐二百多辆汽车,浩浩荡荡地向汝城宋氏祖坟所在地的君子岭驶去。
在君子岭南麓的向阳山坡上,这里安葬着汝城宋氏二世祖宋申锡,三世祖宋道明,四世祖宋琳甫,五世祖宋德聪,六世祖宋谅以及他们的夫人。墓地背靠巍峨的君子岭主峰,三面青山环抱,树木葱茏,山上巨石挺立,怪石嶙峋,前面视线开阔,是一望无际的连绵起伏的小山包。祖宗的好眼力,千年前选中了这块安身的风水宝地,给后人带来了无穷福祉。上山路口,有一块石碑,碑上文字说明:宋申锡墓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却思忖,这保护层次是不是太低,起码墓主人在世时他是一个堂堂的当朝宰相,是否能提高一、二个保护档次。走上一个坡,有一座漂亮的亭子,这也是宋氏为当地百姓做了一件善事,当地人上山砍柴割茅耕作,这是最好的避风挡雨和休歇之处。亭子内立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清乾隆五十年立,宋公唐丞相碑”以及八房兄弟的落款。在亭子的一侧,保存着一块更为古老的碑,这是明朝时期的古碑,是明朝洪武年间曾任奉直大夫的裔孙所立,上书:“二世祖宋公申锡宋母李氏·勅封文懿相公·一品夫人神道碑”。这些碑经风傲雪,历经沧桑数百年,风化脱落,残年老态,但仍岿然不倒,字迹刚劲,风骨依然,不离不弃地陪伴着我们的祖先。
陆我来到墓地,登上墓地的最高处,俯视着脚下这层层叠叠的坟墓,只见那千百顶红帽子在荒野中晃动。我走近宋申锡墓前,蓦然间,我想起了一首诗,这是余光中的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今天,乡愁隔着一块薄薄的墓碑,我们后人在外头,祖宗在里头。
供奉好祭品,红烛再次点燃,这时焰火升天,鞭炮巨响,鼓乐齐鸣,听到号令后,大家齐刷刷地面向祖坟跪下,叩啊,叩啊,再叩首,把自己的心愿向祖宗诉说,我也跪下,心里默默地念叨,愿祖宗保佑我和我的家人逢凶化吉,平平安安,庇荫宋氏家族千年兴盛,万代昌隆。我也祝愿我们全体宋氏族裔,继承先祖的理想,继往开来,为盛世大同,为家族的繁荣昌盛,谱写一篇新的历史奏章,让我们的心,能合乎天地,合乎古今,合乎祖宗先人,伴着时代的脚步,奔向美好的未来。
文中视频及航拍由新汝城传媒提供,特此鸣谢!
原创不易,感恩有你!转载请注明出处。喜欢作者文章欢迎分享收藏,看后记得点“赞”和“在看”。往期推荐
????产销对接
他们为汝城农产品找“婆家”
学史增信
汝城这家保安公司在实战大练兵上的一幕,刷屏了!
汝城古村
云内村惊现27栋“金包银”泥坯房
你若喜欢,为豆豆点个在看或赞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