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
开栏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建*周年之际,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委、甘肃省思想*治理论课张建华名师工作室开设“我们一起学*史”主题教育专栏,让我们一起重温百年*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宣传*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从*史故事学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一张借据映照初心
“借据”的来源年暮春的一天,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官亨瑶族村。村民胡运海在老屋里整修灶台时,在墙里面发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打开之后,里面竟是一张发*的毛边纸,边缘部分已经破损。待他小心翼翼地将纸铺开时,几行工工整整的毛笔字跃然眼前:
借据
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壹佰零伍担生猪叁头重量伍佰零叁斤鸡壹拾贰只重量肆拾贰斤。
此据
中国工农红*第三*团
具借人叶祖令(印章)
公原(元)一九三四年冬
“借据”产生的背景借据中提到的胡四德正是胡运海的爷爷。随着借据的发现,一段红*与瑶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浮出水面。
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实施战略转移,开始了伟大的长征。在突破国民*的第一道封锁线之后,10月29日至11月13日,中央红*主力共计8.6万余人,分五路进入湖南省汝城县,历时16天,行程余公里。
在汝城的16天时间里,红*历经20余次浴血奋战,攻破碉堡多座,伤亡余人,成功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红*打土豪、分田地,宣传*的主张,播撒革命火种,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和支援,*民共同谱写了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
年11月初,红三*团先遣部队到达汝城县延寿乡官亨瑶族村。当地瑶民不知红*来历,纷纷赶着家畜,扛着粮食,躲避到偏僻无人的山谷。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红*在胡氏宗祠、学校旁自扎草棚,并严令红*战士不得在农户家借宿,更不得拿农户一钱一物。如此一来,村民开始慢慢地了解红*,东躲西藏的群众也陆续回到家里。
村民胡四德看到,红*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的东西秋毫无犯,是支仁义之师。当得知红*严重缺粮,有的战士已经几天几夜没吃过什么东西时,胡四德心里很是难受,便同族人商量如何帮助红*筹集粮食,渡过难关。在胡四德带领下,各家各户自发筹粮,并从宗族维新学校的粮仓里挑出全族的备荒备灾粮,总共筹集到担稻谷、3头生猪、12只鸡,送到了叶祖令手中。
带血的承诺部队转移时,叶祖令写下一张借据,郑重地跟胡四德说:“胡伯伯,现在红*筹款非常困难,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就会解放,那时候,请您拿它去找*府兑现吧!”红*走后,胡四德悄悄将借据藏起来,直到去世也没有拿出来。
胡运海发现借据的消息不胫而走,村干部将此事上报后,立即引起了上级组织的高度重视。然而令人悲痛的是,经有关部门查实,当时写下这张借据的叶祖令,已于年12月在长征途中作战时英勇牺牲,时年28岁。
“一张借据”发现处
年5月17日,汝城县委、县*府、县人民武装部,在官亨村隆重举行了兑现仪式。按时价折合,向胡运海兑现1.5万元。胡运海是胡四德老人唯一的孙子,生活过得比较贫苦,终身未娶。接到兑现款,胡运海很激动,他表示,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和*府依然兑现了这个借据。胡运海随即将其中1万元捐献给村里的学校,用于修缮简陋校舍。
“借据”的意义及价值一张借据,历经62年。一借一还,一兑一捐,情意绵长,寓意深远,承载着*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深厚情感,蕴含着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红色密码。
如今,这里建起了红*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青石寨核心展示区,新修建的胡四德老人旧居、“一张借据的承诺”专题陈列馆等场馆成为当地的“红色名片”,进一步激励着人们砥砺初心、践行使命。
诵读者和文丽
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办公室副主任
来源:张建华名师工作室**办公室
供稿:曾祥豆
责任编辑:张建华
审核:苏博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