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的山沟八里的坳”,这是当地人对湖南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的形容。
由于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周边崇山峻岭、林密谷深,中间地势开阔,沙洲村是一个养兵屯田的好地方,这里流传着很多红色革命故事,其中“半条被子”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八十多年前,中央红*于年10月29日至11月13日先后经过汝城全境。在红*来到沙洲村之前,很多村民受到当地土豪劣绅的反面宣传影响,纷纷跑到山里躲起来。
村民徐解秀因为孩子生病,没有进山躲避。
▲“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旧址
年11月7日,3名女红*来到徐解秀家里,经过沟通,徐解秀和女红*们熟络起来。时值深秋,徐解秀便邀请3名女红*住到家里。
简陋的床铺上仅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破棉絮,根本抵挡不住寒冷,女红*拿出她们仅有的一条被子,和徐解秀母子合盖。部队临走前,女红*商量着把唯一的一条行*被留给徐解秀。
可徐解秀说:“你们3个人总共就这么一条被子,天寒地冻的,还要赶那么远的路,我怎么忍心收下。”
女红*解释道:“红*战士没有吃不了的苦、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了被子,我们会再想办法。”
在你推我让中,她们拿出一把剪刀将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被子给徐解秀。
▲三个女红*和徐解秀共睡的木床
八十多年后,徐解秀的曾孙女朱淑华成为“半条被子的温度”专题陈列馆讲解员。每每讲起这段故事,她都不禁热泪盈眶,“这是自家亲人亲身经历的故事,总是让我想起曾祖母”。
“一名女红*拉着我曾祖母的手说,‘大姐,这一半你就收下吧!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来看你的,到时候再送你一条新被子’。”
讲到这里,朱淑华哽咽了,“革命胜利后,曾祖母不愁吃不愁喝,唯一的心愿就是想再见一见这3名女红*”。
所以,每当徐解秀想念女红*的时候,她就拿上小板凳,坐在滁水滩头望*归,这一等就是50年。
如今,滁水滩头建起了一座桥,人们叫它“望*桥”。
“记者同志,当年的3名女红*,你晓得她们现在在哪里吗?”年,《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重走长征路时来到沙洲村,徐解秀老人一直在旁等着,希望向记者“求助”并讲出‘半条被子’的故事。“
你们说,一条被子能剪下半条给穷人,天底下哪有这样好的*队!她们要跋山涉水,风里来雪里去,我哪能要她们的被子?可她们不依。”徐解秀一边抹眼泪一边说着。
直到年老人去世,她也未能再见到这3名女红*。“她们可能已经在行*途中牺牲了吧。”虽然未能如愿见到曾经的恩人,但徐解秀经常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和村民听。
“我母亲经常跟我们说起这件事,还不忘教育我们要跟着共产*走。”徐解秀的小儿子朱中雄老人说。
那如今这“半条被子”去了哪里呢?每当有人问起“半条被子”的下落,现已81岁的朱中雄老人还是有些难过,“3名女红*留下的半条被子被敌人清乡队搜出烧了”。
年红*走后,敌人把全村人赶到祠堂里,逼大家说出谁给红*做过事,大家都不说,敌人就搜家。
女红*留下的半条被子被搜走了,他们还强拉、踢打徐解秀,让她在祠堂里跪了半天。这让徐解秀更加感到了“半条被子”的温度。
她曾说:“虽然那时候为了红*留下的半条被子吃了一点儿苦,不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是共产*?共产*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一半给老百姓!”
邓颖超等老红*送给徐解秀家人的被子
老百姓就是从这“半条被子”中,最直接也最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共产*。
生死攸关的战争年代,严酷悲壮的革命征程,共产*人宁可自己受苦也不让群众受苦、“一切为了人民”的坚定信念没有过丝毫动摇。老人的话语,是老百姓理解人民*队的生动写照,也道明了共产*“为人民谋幸福”的赤子初心。
映照初心的又何止“半条被子”!
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会议纪念馆的一口铁缸、湖南省汝城县档案馆珍藏的“红*借据”、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那张写有“红*与穷人关系特别亲爱”的宣传单……一件件实物、一桩桩往事,都是*民鱼水情深的印证,更是中国共产*人与民同苦、为民而战的缩影。
共产*和老百姓就是共用一条被子的感情。这种感情代代相传,直至今天,也不容质疑和否定。
时过境迁,“半条被子”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不但没有湮没在历史尘埃中,反而历久弥新。“半条被子”也不仅是有形实物,更化作无形的精神路标。
关键之年遭逢新冠肺炎疫情、洪水侵袭,我们披荆斩棘、战胜困难,这再次表明,只要我们*始终为人民执*、依靠人民执*,就能无往而不胜。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过去取得胜利的重要优势,也是我们迈向民族伟大复兴浩瀚征程的底气所在。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就是为了告诫所有人,不要忘记“半条被子”承载的初心、蕴藏的使命。
“共产*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点击这里,逛逛商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