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学党史忆峥嵘鉴今朝开新局七里汤小学
TUhjnbcbe - 2021/7/17 17:06:00
卤米松乳膏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qbdf/140217/4338988.html

学*史忆峥嵘鉴今朝开新局

——七里汤小学*史学习教育宣讲(第九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对中国共产*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通过*史学习,要让广大干部*员群众深刻认识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尤其对于*员干部而言,这些精神财富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的不竭源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百年*史的核心与实质所在。七里汤小学推出“学*史忆峥嵘鉴今朝开新局——七里汤小学*史学习教育宣讲”栏目,通过“*员·守初心担使命”、“队员·知*恩跟*走”、“人人·红色情永传承”三个版块,组织*员教师、少先队员、家长代表一起进行*史学习宣讲,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

*员·守初心担使命

第一面*旗的诞生

1

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次起义虽然是中国共产*领导的,但仍然使用的是国民*的旗帜。*的“八七”会议曾明确指出,秋收起义要和南昌起义一样,使用国民*的旗帜以团结国民*左派。


  8月中旬,毛泽东回长沙调研,亲眼目睹长沙的国民**队已经站在了反革命的立场上,发现人民群众对国民*的看法也有了根本改变,认为秋收起义应“高高打出共产*的旗子”。于是,他以湖南省委的名义写信给中央,提出不能再打“国民*左派的旗子”“国民*的旗子已成为*阀的旗子,只有共产*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立起来了,革命才有希望,*队才知所趋赴。9月初,毛泽东在张家湾召开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事会议,决定正式组建工农革命*第一*第一师,并对起义部队的番号、旗帜做了统一规定。根据前敌委员会的指示,制作*旗的任务落在了师部参谋何长工、参谋处处长陈树华和副官杨立三身上。


  一天夜晚,在修水县城的一家商会会馆里,何长工、陈树华、杨立三等人为设计工农革命**旗展开热烈的讨论。经一夜的设计剪裁、反复比较、推敲修改,最终拿出了设计方案,并到裁缝店缝制出了样旗。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事业;旗帜中央缝着一个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五角星内是镰刀和斧头图案,代表工农;靠旗杆处镶有一条10厘米宽的白色布条,上面写着“工农革命*第一*第一师”的番号。整面旗帜的寓意为:工农革命*第一*第一师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


  一面庄重、神圣、鲜艳,凝聚工农革命意义的*旗就这样诞生了,它是光明与希望的象征,是中国共产*领导工农武装的庄严宣告。

红色宣讲人:七里汤小学*员教师丰建卫

队员·知*恩跟*走

顶天立地的巍巍丰碑

1

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上高达37.94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纪念碑的正面是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这些宝贵的文件笔迹被收藏在中央档案馆内年9月30日,开国大典前一天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晚,全体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毛泽东亲自执锨铲土,奠下纪念碑基石年8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动工历时近6年,于年4月22日建成“共和国第一碑”的建造共用1.7万块花岗石和汉白玉建成其中包括最主要的约15米高的碑心石在内的花岗石材采自青岛浮山汉白玉则来自北京房山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深情表达了对人民英雄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重温这段文字许多人的心灵都会深深震撼

红色宣讲人:三二中队少先队员苏祎

人人·红色情永传承

一张借据映照初心

这是一张尘封了62年的借据。

这是一份经历了血与火的承诺。

年暮春的一天,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官亨瑶族村。村民胡运海在老屋里整修灶台时,在墙里发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打开之后,里面竟是一张发*的毛边纸,边缘部分已经破损。待他小心翼翼地将纸铺开时,几行工工整整的毛笔字跃然眼前:

借据

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壹佰零伍担,生猪叁头,重量伍佰零叁斤,鸡拾贰只,重量肆拾贰斤。

中国工农红*第三*团

具借人叶祖令(印章)

一九三四年冬

这张“借据”原件,现收藏于汝城县档案馆。

借据中提到的胡四德正是胡运海的爷爷。随着借据的发现,一段红*与瑶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浮出水面。

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实施战略转移,开始了伟大的长征。在突破国民*的第一道封锁线之后,中央红*主力共计8.6万余人,分五路进入湖南省汝城县,历时16天,行程余公里。

年11月初,红三*团先遣部队到达汝城县延寿乡官亨瑶族村。当地瑶民不知红*来历,纷纷赶着家畜,扛着粮食,躲避到偏僻无人的山谷。

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红*在胡氏宗祠、学校旁自扎草棚,并严令红*战士不得在农户家借宿,更不得拿农户一钱一物。如此一来,村民开始慢慢地了解红*,东躲西藏的群众也陆续回到家里。

村民胡四德看到,红*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的东西秋毫无犯,是支仁义之师。作为同乡,胡四德与时任红三*团司务长的叶祖令有过接触,知道了当年领导延寿开展农运的李涛、宋裕和也在这支队伍里,是穷苦人的队伍,倍感亲切。当得知红*严重缺粮,有的战士已经几天几夜没吃过什么东西时,胡四德心里很是难受,便同族人商量如何帮助红*筹集粮食,渡过难关。

在胡四德的带领下,各家各户自发筹粮,并从宗族维新学校的粮仓里挑出全族的备荒备灾粮,送到了叶祖令手中。

部队转移时,叶祖令写下一张借据,郑重地跟胡四德说:“胡伯伯,现在红*筹款非常困难,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就会解放,那时候,请您拿它去找*府兑现吧!”

延寿乡属山地气候,土地贫瘠。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村民种植玉米、红薯、土豆等,稻谷非常珍贵。此外,当地村民少有富者,人们大都打赤脚,深秋寒冬不能饱食。“衣裳破烂”“短衣匮食”是当时村民生存生活的现状。

据汝城县*史专家研究分析,借据里的担稻谷相当于是当时胡氏宗族余人大半年的口粮,是村民们紧衣缩食省下来的储备粮。

红*走后,胡四德悄悄将借据藏起来,直到去世也没有拿出来。

胡运海发现借据的消息不胫而走,村干部将此事上报后,立即引起了上级组织的高度重视。然而令人悲痛的是,当时写下这张借据的叶祖令在长征途中作战时英勇牺牲,时年28岁。

一张借据,历经62年。一借一还,一兑一捐,情意绵长,寓意深远,承载着*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深厚情感,蕴含着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红色密码。

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领导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上前进,兑现了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走过光辉与苦难的百年历史,“一张借据”见证了中国共产*人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红色宣讲人:三二班苏祎家长林燕玲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党史忆峥嵘鉴今朝开新局七里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