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优秀共产*员表彰对象
桂东县
*桂桂东县青山乡*府三级主任科员
郴州市优秀共产*员、郴州市优秀*务工作者和郴州市先进基层*组织表彰对象名单
一、郴州市优秀共产*员表彰对象
桂东县
郭小芹(女)桂东县沤江镇光明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钟永波桂东县四都镇西水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存雄桂东县寨前镇*委委员、人大主席人选
郭奉医院*支部书记
单宏图桂东县纪委监委驻县委办纪检监察组正科级干部,普乐镇小江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二、郴州市优秀*务工作者表彰对象
桂东县
李常青(女)桂东县沤江镇*委委员、组织委员
郭方佳桂东县*府督查室副主任,县*府机关联合*委*建指导员
*信伟桂东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支部书记
*赣湘(女)桂东县委组织部*员教育中心干部
三、郴州市先进基层*组织表彰对象
桂东县
中共桂东县清泉镇委员会
中共国家税务总局桂东县税务局委员会
中共桂东县桥头乡红桥社区总支部委员会
中共桂东县寨前镇红光社区支部委员会
中共桂东县普乐镇杨岭村支部委员会
峥嵘岁月显风流红色精神,民族之*。在郴州这片大地上,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过战斗的足迹。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战斗篇章。
“第一*规”严明纪律,“半条被子”鱼水情深,夜宿梨山秋毫无犯,“一张借据”情意绵长……一张张鲜活的面容,一曲曲生命的赞歌,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恒。
桂东县沙田镇万寿宫
“第一*规”严纪律
年3月30日,兵荒马乱中一度冷冷清清的桂东县沙田墟万寿宫突然热闹了起来。从井冈山前来策应湘南起义的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第一师第一团驻扎在这里。第二天早饭后,毛泽东让警卫员帮他去买包烟。过了个把小时,警卫员愁眉苦脸地回来,告诉毛泽东不光烟买不到,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卖,墟场所有的店铺都关门上了锁。毛泽东听后心中很不平静。创建不久的红*像盘“大杂烩”,工人、农民、游民、小知、小资、小匪,还有从旧*队过来的散兵游勇,成分十分复杂,带来了一些不良的习气,再加上“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部队存在纪律松弛、作风不正现象。从井冈山到湘南,虽然一路上反复强调要注意*纪,要防止“左”倾盲动,不要让老百姓产生对工农革命*与国民*士兵差不多的印象。但小偷小摸、打骂士兵、乱烧房子、乱抓人、缴获不归公、把人家的嫁妆当作大户的浮财没收等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秋收起义举起的大旗,怎样才能永葆鲜红?工农的武装到底该是怎样的一支队伍?毛泽东与张子清商量后,决定通过比较严肃,且十分郑重的形式,正式颁布工农革命*纪律,建立一支听*指挥、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工农红*,以便获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
4月初的桂东沙田墟,乍暖还寒的深夜,在万寿宫那间简朴的小厢房内,毛泽东挑灯夜战。他将以前宣布过、但未成体系的*队纪律反复地斟酌、修改和补充,正式写下了我*的首条*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4月3日上午,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沙田墟后老虎冲一块叫“三十六担丘”的干田里,整整齐齐地站立着工农革命*第一师第一团的全体官兵,附近的农民赤卫队和儿童团分列两旁。毛泽东登上略高一点的田埂,用浓重的湘潭口音开始讲话。他严厉地批评了前段时间出现的一些违纪行为和“左”倾盲动的做法。然后扳着指头,逐条逐项地向部队正式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农一点东西,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并反复说明“无纪不成*”和“没有统一指挥就不能打胜仗”的道理,要求大家遵守纪律、团结一致争取胜利。有历史意义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就这样诞生了。大家把它记在本子上,写在行*布包上,刷在墙壁上,并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买卖讲公平、不损害群众利益。工农革命*铁的纪律很快在群众中传颂开了。直到今天,沙田还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红*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总部正式颁发由毛泽东起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训令,对内容作了统一的规定。年,配上曲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经久传唱的*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个第一*规,指引着人民*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
“半条被子”雕像
“半条被子”鱼水情
年11月上旬,天下着绵绵细雨,寒冷的山风扑面而来。中央红*长征途经汝城,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五个*团,加上中央*委纵队共八万大*,陆续抵达汝城县文明司休整,红*总卫生部及其干部团便驻扎在文明镇沙洲村。
听说红*快进村了,沙洲村恶霸朱霭春带着一帮喽啰,不时到村头巷尾吆喝:“走勇了,红兵就要来了,红兵就是红毛,见鸡杀鸡,见鸭杀鸭,共产共妻。”
村民因受到地主豪绅的反面宣传,信以为真,大多都跑到后垄山、大山一带躲起来。徐解秀因为裹了小脚,又背着1岁大的儿子,没来得及上山,就躲藏在自己家里。
11月7日这天,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徐解秀喂好猪牛,关牢牛圈,以防走“勇”时被人偷走。母子俩躲进屋里,不敢出声。
夜幕降临,徐解秀轻轻推开窗户门,发现那些红*并不像朱霭春说的那么凶狠粗野,战士们一个个蜷缩在老百姓的屋檐下,几个女红*冒着绵绵细雨,正在给伤员包扎伤口。这些红*不仅没有随意进入老百姓的屋子,更没有乱动村民的东西,而且还默默地帮村里人劈柴、挑水。
见此情景,徐解秀回想起前些日子,农会委员长张盛珊说过的江西朱毛红*是穷人的队伍,便打开大门,叫红*战士们进屋里避风躲雨。一位干部模样的女红*推辞着,对徐解秀说:“大姐,我们红*有纪律,不能随便进老百姓的屋子,不能给老百姓添麻烦。”徐解秀说:“你们都是好人,是自己人,这又冷又湿的天,生病了怎么办?”其中一位女红*跟徐解秀说着客家话,显得格外亲切。
3位女红*进屋后,徐解秀连忙给她们烧水熬姜汤,又煮了一锅红薯稀饭,给屋里屋外的红*们祛寒充饥。不知不觉到了半夜,鸡叫了一遍,徐解秀想要她们睡一觉,可自己床上没有被子,不好开口。女红*见简陋的床板上只铺着一层薄薄的稻草,徐解秀的儿子用一件蓑衣盖着,才知道被子被清乡队抢走了。她们便跟徐解秀母子睡在一间厢房里,大家共着两件蓑衣和一条女红*的被子,她的丈夫朱兰芳就睡在屋外的牛栏稻草堆里。
天亮了,徐解秀便叫躲到山上的乡亲们快快回来,村里来的不是什么“勇”,而是红*。
第三天下午,眼看着部队要出发了,3名女红*也急着要归队。临走时,女红*商量用什么来感谢徐大姐,而她们身上也只有一条被子,于是把被子盖在露出屁股的小孩身上就悄悄走了。
徐解秀回来打开门一看,发现了孩子身上盖着的被子,便抱着被子追了出去,要把被子还给女红*。徐解秀说:“你们跋山涉水,风里来雨里去的,就这么一床被子,我至少还有个房子可以遮风挡雨,大姐怎么忍心要你们的被子呢?”大家你推我让,争执不下。这时,一位女红*拿出一把剪刀,将被子剪成两半,把一半留给徐解秀,并拉着她的手哽咽地说:“大姐,这下你可别推了,这半条被子留给你。等革命成功了,我们再来看你们,到时候再带一条很新很暖和的棉被送给你们。”徐解秀接过这半条被子,泪水一下流了出来。
年11月7日,《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重走长征路,风尘仆仆来到沙洲村。80多岁的徐解秀以为眼前的罗记者就是当年的红*回来了,她情不自禁地讲起了这个故事:“什么是共产*?共产*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梨山纪念亭
秋毫无犯宿梨山
年8月18日,红6*团主力由萧克率领,从井冈山出发,突破敌人重重封锁,一路前行,来到燕山李家的梨山上宿营。
全村人看见这支队伍,不知道是什么人,也不知道是什么*队,到这里干什么,加上保长宣传的“共产共妻”等谣言,村民们“好汉不吃眼前亏”,都躲进了深山。眼看着漫山遍野的那片成熟的梨子,那是一年的柴米油盐钱,于是就留了几个老人在村里观察。入夜,梨园和周边的山头一片寂静,在梨山下睡着一大片抱着枪的兵,护梨茅棚里还有灯光在晃动,并时而有人行走在茅棚外观察放哨,乡亲们还隐隐约约地听见战士的轻轻歌声,“红*纪律真严明,一切行动听命令,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大家都执行”……躲在深山的乡亲,一夜难眠,担心自己即将收摘的梨子会被糟蹋。
天刚亮,红*陆续出发。村民回到村里,首先去观察自家梨园的情况,梨园里和平常一样,既不见被采摘的痕迹,也未见吃过的梨皮梨核,被晚风吹落的梨子被红*捡成一堆一堆,放在树下。乡亲们看到此情景,十分感动,从心底里敬佩红*。大家不约而同地采下一筐筐的梨子,凑成一担满满的鲜梨,由李友生挑着这担梨子去追赶红*,送给红*充饥解渴。追出约一里多路,担任收营任务的红6*团通讯连二班班长林又兴在路旁接待了李友生。李友生向*队领导诚恳地说明来意:“我们乡里人没见过大世面,也不知道你们这支*队是什么部队,但是我们看到你们这么多人,就睡在梨园里一点动静也没有,既未进村打扰百姓,也没进村向百姓借用东西,在这漫山遍野的梨山下宿营,连一个梨子也没摘,还把掉落的梨子拾成一堆一堆的,我们真没想到红*有这么好。乡亲们派我挑这担梨子送给你们,给你们尝尝,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部队领导和林文兴再三推辞,并婉言谢绝说:“我们是共产*领导的中国工农红*,红六*团先遣队,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哪有打扰老百姓的道理?老乡们的心意我们领了,这担梨你还是挑回去换些油盐,给娃娃买点衣帽鞋袜。”一段动人的话语,硬是谢绝了李友生的这担梨子。
李友生目送红*远去,挑回这担梨子,村里的弟兄们围上来问这问那。李友生激动地说:“这支队伍是工农红*,是从江西过来的队伍,他们有严明的纪律。”
从此,红*夜宿梨山,秋毫无犯的佳话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
红*借据
“一张借据”民拥*
年暮春的一天,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官亨村村民胡运海,准备在家里厨房砌一个新灶。在拆除老灶时,墙上现出了一个洞,里面有一个用几层土纸裹住的东西。打开土纸,有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铁盒里面是一张发*的毛边纸,边缘部分已被蛀虫噬掉。纸上清楚写着几行工工整整的毛笔字:“借据。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壹百零伍担,生猪叁头,重量伍百零叁斤。鸡壹拾贰只,重量肆拾贰斤。此据。”落款是“中国工农红*第三*团”“具借人叶祖令(印章)”“公原(元)一九三四年冬”。这显然是年冬红*长征途经官亨村时留下的借据。
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实施战略转移,开始了伟大的长征。在突破国民*的第一道封锁线之后,10月29日至11月13日,中央红*主力共计8.6万余人,分五路进入湖南汝城县,历时16天,行程余公里。
年11月初,当红三*团先遣部队到达汝城县延寿乡官亨瑶族村时,当地瑶民起初因不明真相,不知红*来历,纷纷提前赶着鸡鸭牛羊,扛着有限的粮食,躲避到偏僻无人的山谷去了。
为消除群众疑虑,红*在官亨村外的胡氏宗祠、学校旁自扎草棚住宿,严令红*战士不得在农家借宿,更不得拿农户一钱一物。如此一来,村民开始慢慢地了解红*,东躲西藏的群众也陆续回到家里。
村民胡四德看到,红*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的东西秋毫无犯,是支仁义之师。作为同乡,胡四德与时任红三*团司务长的叶祖令有过接触,知道了当年领导延寿开展农运的李涛、宋裕和也在这支队伍里,是穷苦人的队伍,倍感亲切。当得知当时的红*为了突破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连续跋涉,已经有几天几夜没进食、部队严重缺粮之后,胡四德心里很是难受,便招来族人,同族人一同商讨如何帮助红*筹集粮食,渡过难关。第二天下午,在胡四德带领下,村民从各家各户筹集来担稻谷、3头生猪和12只鸡,送到了红*司务长叶祖令的手中。
就在红*撤出延寿继续向西转移时,叶祖令找到了胡四德,郑重地跟胡四德说:“胡伯伯,现在红*筹款非常困难,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就会解放,那时候,请您拿它去找*府兑现吧!”并取出纸和笔,对照那天所收粮食、生猪和鸡的数量,写下这张珍贵的借据,在借据的下方签上名并盖上了自己的印章后交给胡四德。
红*走后,胡四德偷偷地将这张借据藏起来,不向外人透露半点风声,甚至连自己的儿子、孙子都没有告诉,直到他去世也没有拿出来。胡运海看到这张借据时,它已在墙洞里深藏了62年之久!借据中提到的胡四德正是胡运海的爷爷。
胡运海发现借据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愿意出高价购买的香港收藏商,但胡运海拒绝了。村干部将此事上报后,立即引起了上级组织的高度重视。然而令人悲痛的是,经有关部门查实,当时写下这张借据的叶祖令,已于年12月在长征途中贵州省石阡县作战时英勇牺牲,时年38岁。
年5月17日,汝城县委、县*府、县人民武装部,在官亨村隆重举行了“中国工农红*第三*团长征途经汝城借据兑现仪式”。按时价折合,向胡运海兑现1.5万元。胡运海是胡四德老人唯一的孙子,生活过得比较贫苦,终身未娶。接到兑现款,胡运海很激动,他表示: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和*府依然兑现了这个借据。胡运海随即将其中1万元捐献给村里的学校,用于修缮简陋校舍。
一张借据,历经62年。一借一还,一兑一捐,情意绵长,寓意深远,承载着*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深厚情感,蕴含着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红色密码。
来源:郴州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