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年,中国共产*诞生年。百年来,中国共产*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征途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的精神,引领着中华民族的每一次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让我们从嘉兴南湖起航,一起走进*史,一起聆听英雄儿女的故事,一起触摸中国共产*百年发展的脉搏。
芙蓉区东郡教育集团与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共同开启“五个一”青少年*史教育,传承一种红色精神、走进一堂*史微课、聆听一个红色故事、读行一张红色地图、品阅一本红色书籍,引导学子们从小树立“听*话、跟*走”的坚定信念,向*的百年华诞献礼。
执教老师:彭恋海
东郡小学大队辅导员、语文老师
故事梗概
向上滑动阅览
子人: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恺锐:我们来自东郡小学三年级6班,
子人:我叫周子人,
恺锐:我是秦恺锐。
子人: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故事主题是《传承航天精神、点燃童年梦想》。恺锐,讲故事前,我想问问你,你知道比蓝天还高的是什么地方吗?你想去看看吗?
恺锐:我知道,蓝天的极高处是太空,我的梦想就是体验一次太空旅行。
子人: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年,我们国家的航天员叔叔实现了这一梦想,诞生了我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
恺锐:年,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儿时,望着家乡的大海与蓝天,他许下心愿,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鸥那样,向着蓝天飞去。
子人:年,杨利伟如愿考上了飞行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一名飞行员。他的妻子是一位人民教师,坚定地支持他的梦想。两岁的女儿因病离世,杨利伟在山里封闭训练,都没来得及看女儿最后一面,失去女儿的痛让他一生铭记。年,他参加了国家宇航员选拔,脱颖而出。航天员要学习载人航天工程、天文学、天体力学等30多门功课,涉及到十几个门类,这可比在飞行学院学习要难上几倍、几十倍。
恺锐:训练初期,杨利伟在中国航天员大队中并不是最出色的,但是他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肯吃苦,善钻研。白天他专心听讲,晚上他挑灯夜读,把一本像词典一样厚的航天员手册从头背到尾,飞船模拟舱内的各种仪表、按键,他都能精准地说出它的颜色、位置和功能。他的妻子为了照顾他,从教师岗位离职,陪着他度过艰苦的时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后,杨利伟在综合评比中排名第一,赢得了神舟五号飞船首飞的珍贵机会,成为了遨游太空的第一个中国人!
子人:年10月15日,这是让所有中国人都骄傲的日子。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后,发生低频震动。杨利伟回忆:“好像四周都是大鼓在敲击,我坐在中间,五脏六腑好像都碎了。我以为我要牺牲了。”好几分钟才恢复正常。杨利伟乘坐载人飞船巡天60余万公里,在太空中度过了21个小时成功返回。他沉着冷静,准确操作,圆满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太空之旅。他带回了中国的希望,世界的赞叹,让中国的航天技术得到了世界的肯定!
恺锐:杨利伟舍小家顾大家,实现了从小的梦想。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那些看似毫不费力赢得的荣誉与盛名,其实背后多的是不为人知的辛酸与付出。18年过去了,他依旧积极参与航天员大队的训练,他表示:“不忘初心,只要祖国需要,时刻准备重返太空!”其实,在杨利伟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航天人,钱学森、孙家栋、任新民……他们志存高远、勇于探索,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同学们,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顽强拼搏,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航空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馆,该馆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大汤山脚下。中国航空博物馆内收藏有中外文图书资料数万册,航空科技、历史研讨会常常在这里召开。每年都举办夏令营和冬令营,让青少年既能接受到*事训练,又能学习到航空科普知识。
中华航天博物馆坐落在北京中轴线天安门以南十多公里处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内,是运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于展览的最先进的博物馆。展区以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通过翔实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实物与模型,以现代的展示手段生动地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过去和未来。
伴随着共和国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国航天事业也走过了60余年的辉煌发展道路。以钱学森为代表的先驱带领着一大批航天科技工作者创造了“两弹一星”的惊人创举,并一步步实现了导弹武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成就。如今,“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嫦娥”奔月,航天员中期驻留、太空授课……航天事业每一步的完美跨越,背后都有着航天精神作为坚定支撑。
《新时代追梦火箭人》
《新代追梦火箭人》一书,把火箭人的故事内容分为六章,分别体现热爱祖国的根本内核、改革创新的时代要义、自力更生的立业之本、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协同攻坚的大局意识、勇攀高峰的科学追求。
本书以50个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的火箭人及团队为代表,把他们对航天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倾注于笔端,鲜活记录了火箭人工作、生活中的点滴,深刻体现了火箭人的意志、情感。
翻看这本书,里面一个又一个的“航天故事”让我们既感动又惊喜、既温暖又震撼。其中既有追求极致终成大国工匠的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工,喜欢手敲键盘敲出一行行计算机代码助力火箭腾飞的航天博士,也有在刀尖上跳“芭蕾”、向着弥漫的*气逆行的抢险团队,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发出的短信仍然牵挂工作的航天老兵,还有长年与寂寞为伴、与艰苦共舞的火工品库保管员……无论是一线还是后勤,无论重要还是普通,无论年轻还是资深,他们如同组成火箭的几万个甚至是几十万个零部件一样,成为航天事业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同时,我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在这些人物、这些故事里,有命运与时代的激烈碰撞,有化不可能为可能、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价值追求,有苦度长夜的辛劳与坚韧,有以明丽的光芒照亮的人性角落……这些平凡英雄们对追逐中国梦、强*梦、航天梦的接力,对航天事业的执着与坚守,无一不回应着新时代的呼吸与脉动。这些生动的、可触摸的故事直击人心,他们为航天“三大精神”增添了生动具体的注解,以平凡书写不凡,以普通铸就伟大。一代又一代火箭人,越来越多的火箭人为国强、为民安,用激情和热血书写着“我和航天”的故事,“我和祖国”的情缘。
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
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
漫长岁月里,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永不停歇,仰望星空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只要目标在前,万水千山只等闲。我们由衷地期望中国航天人在新时代、新长征中不断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不断助推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东郡小学儿童音诗画节目《追星》
今年六一儿童节,东郡小学举行了“百年礼赞.童心向*”青少年*史学习教育暨六一庆祝活动,各个红色节目轮番上演,旨在激励和引领少年儿童学*史、听*话、跟*走的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其中的音诗画节目《追星》歌颂了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孙家栋、袁隆平等人,他们才是我们要追的民族之“星”。如今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预计将在6月17日发射升空,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国伟大航天梦迈入新的征程!
★总结★
航
天
精
神
矢志不渝报国心,孜孜以求强国梦。老一辈航天人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在道道难关面前决不退缩,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满腔热血谱写了共和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壮丽史诗。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要传承航天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撰稿:张鸥、姚赤
供图:高利中、杨桃秀
编辑:吴延婧
初审:张鸥
复审:范淼
定审:陈智贤、廖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