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都遴选文化符号,湖湘郴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应该是先秦《世本》考证的“神农作耒”。《汉书》记载“郴,耒山耒水所出”;“耒”属于人类社会最早的农耕工具,传说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神农炎帝,在远古南岭郴地的耒山发明了这一工具。除了明确的典籍记载,郴州还遗存不少纪念神农炎帝的文物遗址,流传很多神农炎帝的民间传说,还保留有祭祀神农炎帝的民俗空间;城市主广场已树立城标雕塑“神农作耒”。这一切,完整地构建了郴州首要的文化符号。
在华夏神州的辽阔版图上,湖湘郴州是个特殊的地方。它的地理位置当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南岭之要冲,按韩愈所说“郴之为州,在岭之上”。在中国历史的厚重典籍中,郴州占有宝贵一席,它的文化符号底蕴,蓄积于中华民族的人文核心圈,几乎在每一个大的历史时期、文化发展阶段,都可以找到对应的事件、人物,如战国置郡苍梧、秦末义帝建都、汉初设郡桂阳、西汉苏耽防疫、东汉蔡伦造纸、三国赵云取桂、南北朝设郴州、唐代九仙二佛三神等。而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农作耒”。
年夏“郴州市评选十大文化符号”活动举办,经社科、文化、教育、文学、传媒、专家学者和市民代表投票,初选出20个文化符号入围,“神农作耒”跻身其间。然而,网上正式发布的郴州十大文化符号入选名单,“神农作耒”居然消失,实在令人遗憾。看来,文化建设需要战略头脑,人的思路需要冷静厘清,以深化对这个文化符号重要性的认知:
一、“神农作耒”在郴州文化符号中早已拥有显著地位
郴州在年地改市后,年初至年中,应五岭广场建设指挥部邀请,文化艺术界进行3轮研讨;建设指挥部吸纳文史专家意见,确定“神农作耒”为城雕;再经过中共郴州市委常委、郴州市人民*府领导联席会议研究,然后决策:郴州的城市标志性雕塑,为“创——神农作耒”。年中招标,经两轮设计,下半年铸造,年春在五岭广场竣工揭幕。也就是说“神农作耒”作为郴州第一位的文化符号,早在新千年伊始已经树立。
同时多年来,《郴州日报》《郴州新报》、郴州电视台、广播电台,《湖南日报》《潇湘晨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电视台,兄弟省市传媒,直至《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对“神农作耒郴山”、神农炎帝在南岭古郴地域开农田、尝百草、发现茶、洗温泉等,做了大量报道。年1月郴州城市形象标识3套备选方案公布时,其中第3套的广告语“神农作耒地,郴夭林中邑”,网上得票名列第二。《中南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长沙理工大学学报》《湘潭师院学报》《湘南学院学报》、湖湘文化基金会《文化观察》也发表了数篇与神农炎帝在南岭郴州开创农耕相关的论文。年10月,中共郴州市委宣传部主编的市委书记和市长作序的“大美郴州”外宣丛书,第一本《人文郴州》的“地理人文篇”,第一篇《“郴”字解析与探轶》,专门写到“郴夭”跟随神农尝百草;“人物历史篇”第一篇即《始祖神农传说》。
如此,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年鉴·文献与人物》编辑部,与郴州市人民*府地方志办公室于年第2期,推出专栏文章,以《郴州,从“神农作耒”到义帝建都》为总标题,第2篇即《神农,作耒郴山创农耕》[1],足见其在湖湘文化中已上升到显著地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相关部门在郴州文化符号评选阶段,轻易放弃了业已树立的宝贵文化标识,给郴州文化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二、“神农作耒”在国史、典籍中具备民族文化代表性资质
世界上较早出现的农具,是华夏的“耒”和“耒耜”。耒为硬木叉原始翻土农具,耒耜为铲状翻土耕地农具;先秦《世本》考为“神农作耒”[2],即“耒”“耒耜”系由传说的神农炎帝创制的。那么,华夏地大物博,神农炎帝在哪处山水发明创造出人类最早的农耕工具呢?
(一)“神农作耒”之经典古籍与地理位置资质
国史大典《汉书·地理志》记载“桂阳郡……郴,耒山、耒水所出”[3]。这个指向就提示了:西汉桂阳郡治所郴县,应是《世本》所考“神农作耒”之地。因为由战国、秦汉以降,全国从南到北、由东往西,所有郡县,只有郴县存在“耒”的事物。也说明神农炎帝在南岭古郴的山中发明“耒”之后,这里就出现了“耒”的地名,山岭就叫“耒山”,山中流出的江河就叫“耒水”,耒水下游就有了战国楚国苍梧郡治郴县的“耒邑”,即汉代设置的桂阳郡“耒阳县”。
此后,东汉《水经》写了耒水发源方位“耒水出桂阳郴县南山”,北魏《水经注》详尽地考证了耒水在桂阳郡治郴县的源头位置、流向、汇入的河流、经过的县域等,如“耒水发源出汝城县东乌龙白骑山”[4]。后世的国家、省、州、县四级志书,如《大明一统志》《嘉靖湖广图经志》《万历郴州志》《大清一统志》《湖广通志》《湖南通志》《嘉庆郴州总志》《郴县志》《汝城县志》《耒阳县志》,晋代、南北朝《湘中山水记》《荆州记》等地记,包括《读史方舆纪要》《康熙字典》《辞源》《辞海》等古今工具书,都有相同记载。这种唯一的指向,从自然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将郴州定位为神农炎帝作耒之地。
因此,清中期湖南史学家王万澍撰《衡湘稽古》一书(收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湖湘文库),考证出神农炎帝及其臣工赤制氏“作耒耜于郴州之耒山。明《一统志》曰:耒水出郴州之耒山是也,水西北流经耒县。《水经注》曰:县盖因水以制名,然水乃因事,为作耒而得名矣”[5]。王万澍还在《衡湘稽古》中,考证出“郴夭作扶耒之乐,以荐犁耒[5]”。《湖南通志·古代卷》据此也认定“郴州”之名,来自神农炎帝的“大臣郴夭”。如此。郴州早已具备中华民族农耕起源文化代表性资质。
这是全国其他任何地方所没有的,也无法具备的“神农炎帝”氏族生活、生产地的出处证明;中央王朝典籍同省、州、县地方志、地方史的统一认定,工具书的规范认可,具有权威效力。至于炎帝生于陕西宝鸡姜水一说,只是稻作农耕推进到北方后的另一传闻而已,况且没有炎帝在那“作耒”的任何史料和具体地点,如陕西宝鸡学者在书中说:炎帝作耒,却无法举证*土高原哪里有“耒”字名物。因西北炎帝出现晚,并非神农,宋代学者刘敞在《公是先生弟子记》中考证得很清楚,北方不是炎帝而是*帝玄孙、周朝祖先后稷,“后稷生于姜嫄”。
(二)“神农作耒”之自然生态文化资质
《衡湘稽古》又采用了明末《嘉禾县学记》中关于“炎帝之世,天降嘉种,神农拾之,以教耕作,于其地为禾仓,后以置县,询其实曰嘉禾县[5]”的内容。简洁的文字,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反映:远古时,旋风将野生稻谷卷上天后落到湿地再长出的现象,被神农观察到,在湿地进行驯化稻谷、开田生产,并教民农耕;明王朝之所以用“嘉禾”为名立县,就与此关联。因此“知我湖南丛书”之《湖南史话》一书,认为“嘉禾县是神农最初教民耕种的地方。神农氏后裔在郴州之耒山一带使用耒耜进行耕作[6]”。
陕西宝鸡、山西高平、河南淮阳虽然也有炎帝传说,但非原生态性质,而且流传时间晚,传播空间窄,没有二十四史的国家史书及相关典籍记载。例如北方学者一举例就是晋《帝王世纪》等,认定“炎帝神农氏”姜姓,开创羌炎农业文化,以羊为图腾;却与《帝王世纪》言明的“人身牛首”图腾抵牾,又与“住在南方”的方位矛盾,难以自圆其说。湖北神农架也有神农传说,说明什么呢?说明稻作农耕文化是神农氏族开创于南方,从南岭地域向北越过天险长江,由南往北传播、发展的。稻作农耕怎么可能在寒冷气候的*河流域首先发生?*土高原最早产生的是黍、稷(粟)。
所以,“南方炎帝”[3],“以火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3]”才符合自然生态科学的定义。既然神农被尊崇认定为南方炎帝,那么传说“当时田器,帝创其式,命匠作之,颁赐万国。衡湘山水,故每以田事制名。《衡湘传闻》曰:帝之匠赤制氏作耒耜于郴州之耒山”[5],才会发生在南岭郴州地域。无怪乎南岭第二大岭、郴州*岑山正名“骑田岭”,周围都是以“田事制名”的山水:耒山、耒水(古郴)、洣水(资兴、炎陵、茶陵)、良田(苏仙)、麻田、梅田、里田(宜章)、田心(嘉禾)、荫田、油田(余田,桂阳)、田庄、犁头山(汝城)、沙田(桂东)、马田(永兴)、禾市(安仁)、麦市、瀵市(临武汾市)等,甚至嘉禾县、新田县、耒阳县。
这样的自然生态文化,才是“神农作耒”与生俱来的资质。
三、“神农作耒”的物质文化形态
郴州神农炎帝的物质文化形态即文物,有分布范围广、点线多、珍奇性的特点,曾存在神农殿、神农庙、炎帝庙、炎帝居、炎帝宫、谷神庙、神农洗药湖、神农母亲祠、神农母亲墓等多种形制古建。
(一)郴州(含郴县)本级文物
至清末民初,郴州城内外还保存了5处祭祀、纪念神农炎帝的场所:
城中神农殿,民国《郴县志》绘图在校场北高山背。
北、东乡(今苏仙区)有神农殿两处。一处在栖凤渡镇桂水河岛上,《蒋介石日记》记年北伐途中8月5日“四时半由郴县进发,经马头岭,十一时,至栖凤渡,约有二百家,其地为通衢要道,而又有练兵场也。驻节于神农庙[7]”。今尚存断柱、柱础。一处在廖王坪乡,后改作小学。
南、西乡(今北湖区)今尚存神农殿和传说的神农母亲祠、墓,在白石岭顶;神农殿里间石刻嵌名对联“神化同天地,农功迈古今”,外门石刻楹联“炎帝圣功扶宇宙,白石仙岩镇山河”[8]。还有苏仙岭-万华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万华岩地下河溶洞,是纪念神农之处,全国最大的宋代“劝农碑”竖在洞口。
(二)各县市区相关文物
安仁县神农殿在城西,尚存刻字“神农殿”的墙砖,还有万佛寺的神农药王塑像、神农洗药湖;嘉禾县谷神庙在城南;资兴县有3处,炎帝居在原县城兴宁镇云盖山,炎帝庙在传说神农炎帝洗温泉治伤的汤市,神农庙在兜率岩顶,大门嵌名联为“神明首出烝民乃粒;农事初兴惠我无疆”;汝城县有2处,神农殿在城南小耒山顶(天马仙),炎帝宫在大耒山下(淹于今龙虎洞水库),尚存炎帝宫铁钟;宜章县神农殿在文庙、养正书院旁边;桂东县神农仙(观)在四都镇;永兴、临武神农庙在各乡;桂阳“神农田”在龙渡岭下等;共有殿、庙、居、宫、观、祠、田、湖、墓、像、钟11类名目。
如此密集的祭祀神农炎帝的的文物,全国少有;没有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不可能遗存如此丰富的名目。尤其是中央电视台海外频道年2月报道过的郴江源头海拔米高的白石岭顶,祭祀神农炎帝的全石材神农殿,以及神农母亲祠和神农母亲墓,其它地方尚未闻见,曾引起欧美澳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