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景点免费
有想去的朋友可以加小娜,她的电话也是(←长按复制加好友)
贴一下小娜联系方式,她的电话也是V信号:
旅游嘛,认识一个专业的人还是不错的,有问题大家问她吧,反正咨询是免费的!
我个人非常高兴认识她,她给我们此次安排的整个行程,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开心、难忘、享受的桂林之旅。
于建章(?~?)字殿侯,一字健璋,桂林市人。清同治四年()榜眼及第。历官翰林院编修、贵州乡试副考官、侍读、山东学*。性至孝。光绪二十七年()唐景崧、曹驯等在桂林王城西华门上建“榜眼及第”坊以资表彰。
张建勋(~)字季端,一字季棠,号愉谷,一号愉庐,桂林市人。出生书香门第。清光绪十五年()状元及第,历官翰林院修撰、云南乡试主考官、侍读、提督云南学*、黑龙江提学使兼民*使。辛亥革命后,寓居北京,赋诗咏世,教子怀友,不到两年去世。从*后十分重视边疆地区的教育。二十年在云南任职期间,不遗余力敷陈教化,倡明地方之学,开风气之先。任职满,当地民众以“大启滇文”榜书相赠彰其德。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三年(~),在黑龙江创办学校,查办垦务,以正直著称。工诗文,尤善书法。其书法苍劲工丽,备受日本书法名流加治耕莘等的推崇。著有《愉谷诗稿》。
王鹏运(~)字右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晚年号鹜翁、半塘僧鹜,桂林市人。清同治九年()举人,后应进士不第。曾任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学士、江西道和江南道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等职。从*期间,极力支持维新运动并参加康有为组织的“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清廷大肆捕杀维新派,鹏运频频上书进谏,陈述救国之策,险遭杀身之祸。后弃官南下,讲学于上海南洋公学,晚年游历开封、南京、扬州等地,最后在苏州病逝。自幼喜爱诗词。进京后,参加以广西籍官吏为中坚的“觅句堂”文学活动,并致力于词的创作和词学研究。其词作工丽清雄,风格独创,为清末四大词人之一。提出“重、拙、大”的词学理论,为词学者所宗。曾集南唐、宋、元、明50余家词作,编辑成《四印斋所刻词》一书。该书以收集富、版本佳、校勘精、补缺勤、订伪真、附注慎而见称。王氏与著名词人况周颐共创“临桂词派”。平生词作甚多,有《袖墨词》、《虫秋词》、《味梨集》、《鹜翁词》、《蜩知集》、《校梦龛词》、《庚子秋词》、《春蛰吟》、《南潜集》、《半塘定稿》等词集行世。
况周颐(~)原名周仪,因避清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生,号蕙风,又号玉棋词人,桂林市人。18岁选为优贡生,清光绪六年()中举。十四年入京,曾任内阁中书、会典馆纂修、江楚编译局总纂、安徽宁国府监厘督办等职。自幼爱好填词,在京期间,与词人端木采、王鹏运、许玉琢等切磋词艺,大受教益。精读古今名作,汲英采华,30岁后词作成熟,渐成大家,以“重”、“拙”、“大”为作词“三要”,与王鹏运齐名,同创“临桂词派”;二人又与朱祖谋、郑文焯被合称为“清末四大家”。除工于填词外,尤精于词论,著有《惠风词》、《惠风词话》等。朱祖谋称《惠风词话》为千古之绝作。
刘名誉(?~?)字嘉树,桂林市人。清光绪六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历官国史馆协修、功臣馆纂修,贵州、河南主考,琼州、江宁、淮安等府知府。承其家学,宗法程朱,工词章、训诂、志乘、身心性命之学,对桂林地方沿革、宦寓、名胜、特产、人物等多所考证。曾参与总纂光绪版《临桂县志》。晚年回桂,任桂山中学校长,致力于辑古人之诗为启蒙读、物,对桂林教育事业多有贡献。著有《纪游闲草》、《桂隐辛壬集》、《竹雨斋诗抄》、《玩珠小记》、《越事备考》、《慕庵治心诗钞韵语》等。
刘福姚(?~?)原名福尧,字伯棠,一字伯崇,号忍庵,一号守勤,桂林市人。清光绪八年()举人,十五年任内阁中书,十八年获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成为广西最后一名状元。由翰林院修撰,历官翰林院侍讲、贵州乡试主考、浙江乡试副主考、河南乡试副主考、广东乡试主考、翰林院秘书郎兼学部图书局总务总校。性刚烈,为人正直,“不阿权贵”,故仕途不畅。受翁同[龠禾]影响,有维新倾向。翁被革职后,福姚在*治上受到冷遇和歧视。庚子之难时,留居京城,遂与吴兴朱祖谋、同乡王鹏运潜心研究词学,相互吟唱,合作《庚子秋词》以抒发爱国抗敌之情,成为晚清极有影响的临桂词派的重要成员之一。著有《忍庵词》。晚年定居上海,以卖文为生,穷愁潦倒,郁郁以终。
林秀甫(~)本名景春,桂林市人。14岁开始学戏,师承名旦蒋晴川、名小生曾静川、名老生德全、花脸曾老三,先后参加小卡斌班、人和班、春班等戏班。因勤学苦练,手脚灵活,思路敏锐,戏路宽阔,刀马、闺门、花旦、青衣皆精,成为桂林名旦,声名遍及桂北、湖南,压倒同行,故有“压旦”之称。其主演的代表剧目,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草桥头》、《抢伞》等。清光绪二十八年()与何元宝共创桂林第一个戏院——“景福园”,并任教习。民国元年()任福增园女科班教员,30年代桂剧四大名旦之首的颜锦艳即其高足。民国6年在凤凰街又开办凤仪园女科班,自任教习。40年代初,又任教于广西戏剧学校,为桂剧培养新人。年受聘为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从事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工作。经其整理的有唐景崧的《看棋亭杂剧》等。
谢顺慈(~)字仲惠,桂林市人。清末秀才。科举考试废除后入广西大学堂,初习文科,后习手工科。曾创办桂林从德女子学校,并担任过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学监兼国文、手工、书法教师、桂林城第一区参议会议长、桂林慈善会会长、《桂林教育日报》董事、广西省*府咨议和参议等职。擅古文、工书法,专代广西省主席*旭初写应酬书法文字。民国3年()后以鬻字为生,为桂林著名书法家。10年,孙中山之桂林行辕门楼题额“元首明哉”和中山公园纪念碑“中山不死”等字,均出自其手;后又书写过《总理遗嘱》全文。抗日战争期间,常与著名画家徐悲鸿互赠书画,结为挚友,有“书画二绝”之誉。所书周敦颐《爱莲说》(魏体)、孙过庭《书谱序》、赵文敏《兰亭跋》、《张迁碑》、颜体《礼运大同篇》(为美著名作家赛珍珠所藏),被誉为中国书法珍品。其次子谢铁民为中共桂林县支部创建人之一;四子谢和赓,以地下*员身份打入桂系,充任桂系高级将领白崇禧侍从秘书,并与中共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李克农经常联系,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靳永芳(~)女,桂林市人。清光绪二十三年()受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影响,加入“圣学会”和“兄弟会”。宣统二年()夏,经丈夫何少川(号锡龄)介绍,加入广西同盟会,成为桂林第一个女同盟会员,与何少川等人一道,积极参与辛亥革命的宣传与发动工作。民国10年()孙中山到桂林策划北伐,靳为桂林欢迎孙大总统筹备会主要成员之一。民国14年以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其长子贺希明曾任广东省副省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中共广西区*委书记处书记等职;二子何信系国*空*驾驶员,年在鲁南保卫战斗中牺牲,年追认为烈士。
张其锽(~)字子武,号无竞居士,桂林市人。清光绪进士,历官湖南零陵、芷江知县等职。宣统三年冬,作为广西代表参加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辛亥革命时任北伐*南武**统。民国2年()任湖南都督府*务厅厅长,被授予陆*中将衔。3年3月,当选为约法会议议员。护法战争期间,为谭延闷幕僚。11年6月至12年6月任广西省省长。14年,任吴佩孚讨贼联*司令部上将秘书长。16年6月,随吴佩孚逃往四川,在河南新野县被红枪会打死。善文词,精墨学。著有《墨经通解》、《独志堂丛稿》、《乙丙集》、《独志堂别集》、《独志堂文集》等。
廖中翼(~)原名延素,桂林市人。清光绪三十年()广西大学堂毕业。先在国内任中学教员,后去印尼万隆中华学堂、雅加达老巴杀中华学堂任校长。宣统二年()赴日本法*大学专门部学习,民国4年()回国。5年至22年历任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云南河西县、山西山阴县知事,国民*第四集团*总司令行营民*处上校科长,广西民团总指挥部上校参事及桂林统稽征局局长等职。民国23年后弃*从文,历任广西大学文书主任、桂林市文献委员会委员兼修志局编纂、广西通志馆编纂。年应聘为广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其后被推选为桂林市*协委员,桂林市第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工诗文,擅书法,作品曾参加桂林古今画展,著有《桂林山水名胜题咏》1~6卷。
邓家彦(~)字孟硕,桂林市人。曾就读于桂林培风书院、体用学堂,后留学日本。在东京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清光绪三十一年()在东京出任同盟会司法部长,成为同盟会最早的领导人之一。后秘密回国,前往四川,积极宣传革命。民国元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议员。2年,在上海创办《中华民报》,抨击袁世凯专制卖国,被捕入狱。10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非常国会,邓出任参议员,同时任广西支部长。孙中山北伐会师桂林,邓随行并受命为桂林督办,写过《马林谒总理纪实》一文。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国民*中央常务委员兼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36年赴美,获林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年去台湾,任国民*中央评议委员兼“总统府”国策顾问。著有《民族语源流》、《学锲录》、《西诗学述要》、《一枝诗庐钞》等。
*蓟(~)字毅先,别字逸庵,又号菊轩,桂林市人。清光绪二十三年()就读于广仁学堂,二十五年入体用学堂,二十九年毕业,应童子试,中邑庠生。三十年,由两广学务公所委派往爪哇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市)任中华学堂教员。同年,加入兴中会;次年秋,转入中国同盟会。三十三年返回桂林,掌管桂林公学教务。次年兼任《桂林报》编辑。宣统二年()夏,参与办桂林同盟会机关报《南报》(后改为《南风报》)。民国元年(),在桂林任中国国民*广西支部总干事,兼办桂林《民报》。4年任桂林模范小学校长。从6年起,历任广西陆*第六**部秘书、参谋长,广西省公署秘书兼*务处*需课课长,广西陆*第二总指挥部*需科科长兼梧州印花烟酒局局长,国民革命*第七*驻梧州办事处主任兼禁烟督察局局长。民国16年以后,又曾任广西省*府委员兼财*厅厅长、广西省*府秘书长、广西银行董事长、行长等职。26年曾参与湘桂铁路的筹建工作。著有《逸庵存稿》。
李天佐(~)字惠生,桂林市人。早年就读于广西体用学堂,年官费留学日本,先后在日本经纬学校及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留日期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回国后,曾任广州督*府秘书,一等陆*医正,后任教于桂林县立桂山中学、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并兼任省立第三中学及广西法*专门学校教师,《国民日报》、《民强日报》主笔,深受学生及读者赞誉。追求进步,见义勇为。民国10年()孙中山集师桂林,准备北伐,李天佐作为桂林教育界代表之一,积极参与迎接孙中山的各项工作。16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变后,李征凤、苏鸿基、裴邦焘等共产*员和进步人士相继被捕,李天佐不顾个人安危,前往探监,四处奔走营救未果。著有《植物学》、《化学命名法》、《麻风治疗法》等书多种。
李任仁(~)字重毅,桂林市人。清光绪三十一年()秀才。宣统三年()参加同盟会,后在桂林、平乐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和教育工作。民国13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策。自14年起,与中共地下*发生联系。20年任广西省*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时,提出《广西教育施*纲领》,颁布《广西教育改革方案》,大力发展初等教育,整顿中学教育,发展女子职业教育。21年在桂林西林公园(今雁山公园)创办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抗日战争时,曾任广西省临时参议会议长兼广西建设研究会常务委员,聘请胡愈之、李四光、梁漱溟、田汉、欧阳予倩、杨东莼、夏衍、千家驹等担任建设研究会研究员,出版《建设研究》。并兼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支持广西宪*协进会、中苏文化协会等工作,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皖南事变”后,掩护和帮助共产*人与爱国进步人士安全撤离。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桂林与李济深、陈劭先等人发起组织中国国民*民主促进会,主张进行民主改革,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与发动内战。37年元旦在香港中国国民*革命委员会成立会上被推选为中央委员,拥护共产*提出的和谈八项条件,建议和平解放广西,为争取桂系**人员起义做了大量工作。年8月出席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协委员。解放后,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务院*法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委员会委员、广西省人民*府副主席、副省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广西省委主任委员等职。
魏继昌(~)字育清,一字默庵,桂林市人。清宣统二年()毕业于北京法律学堂,民国元年()至3年,在桂林任广西高等审判厅厅长,兼任广西法*学校教员,加入广西同盟会分会。5年至6年春,在广州任广东护国*第二**部秘书长。其后又出任广东督*署秘书兼警卫*秘书长、护国**府陆*部秘书长、广西大学秘书长。17年至38年,任桂林中学高级班国文教员。书法创作,造诣极高,抗战期间参加过桂林书画展。解放后,历任桂林市*协委员、市人民*府委员、广西省*协委员、市*协副主席、桂林市副市长等职。
魏康侯(~)名官晋,字康侯,桂林市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法*学堂,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其祖辈于清末在桂林开设专营苏杭货的“介然堂”铺号,后相继去世,康侯遂由上海回桂林掌管“介然堂”,经营纸扇、龙井茶和果品等。自民国2年()起,多次担任桂林商会副会长、商会主席,并任桂林市参议会议长。33年秋日*进攻桂林,“介然堂”毁于战火。抗战胜利后,热心公益事业,创办三街国民基础小学和“公安堂”消防组织。解放初期,捐献祖传的古董和家中积蓄支援 。
白鹏飞(~)字经天,又号擎天,桂林市人。回族。清宣统元年()考入两广高等化工学堂学习,宣统三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帝国大学遍习兽医、统计、*治、经济、法律达十余年之久,获得五个硕士学位。民国13年()回国后,先后在江苏无锡国学专门学校、上海江苏民众教育学院任教,继而就任暨南大学校长。20年,担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院长。26年底回到桂林,积极投入抗战文化活动。27年2月接任广西大学校长之职。28年,任广西普通考试监试委员、中苏文化协会桂林分会理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等职。同年周恩来来桂,白鹏飞不顾当局阻挠,前往八路*桂林办事处参加座谈会,并为《救亡日报》筹募基金,加入《一年间》演出委员会,亲自观看并指导排练和演出。次年与欧阳予倩、马君武等组建广西戏剧改进会,积极支持桂剧改革;又出任中央监察委员,第四*风纪巡察团副团长,严惩贪官和违纪人员。36年到台湾大学讲学,旋由台湾返回桂林,37年6月28日病逝。著有《行*法大纲》、《行*法总论》、《行*法各论》、《比较劳动法学大纲》、《法学通论》等。
李文钊(~)学名铭勋,字文瑞,一字剑虹,桂林市人。民国10年()毕业于广西法*专科学校第一期法律系。参加过“五四”爱国运动。在校期间,曾任桂林学生爱国会副会长。14年,出席孙中山在北京召开的国民会议促进会全国代表大会。15年赴莫斯科孙逸仙大学学习,18年回国,在上海编著《中国社会简史》和《经济地理》。21年主编《创进月刊》,宣传抗日。22年回广西,任第四集团*总部*训处宣传科长兼巡回演讲游艺团主任。26年,任五路*总司令部*训处上校秘书兼国防艺术社社长,组织领导国防艺术社上演进步戏剧,并将歌咏、绘画、电影放映等搬上街头,使国防艺术社活动异常活跃。抗战期间,曾与疏散到桂林的文艺界人士组织桂林文艺界联谊会,又与王鲁彦、邵荃麟等组织全国剧协桂林分会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并连任三届文协桂林分会常务理事;创办文艺讲习班,并出版会刊,培育青年从事文艺工作和开展文艺活动;还主编《战时艺术》半月刊和《诗创作》。抗战胜利后,辞去*职,赴重庆,先后加入“民联”和“民盟”,任文协重庆理事、西南学院教授兼训导长。年受聘为广西大学副教授并当选民革广西省筹委会委员;年受聘为广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作品有《秦香莲》、《拦马过关》、《借女冲喜》和《海洋在咆哮》等。
李宗仁(~)字德邻,桂林市人。清光绪三十四年()考入广西陆*小学堂,宣统二年()加入同盟会。民国元年()广西陆*小学堂改为广西陆*速成学校,被编入第二队,学习步科。4年加入桂*,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由排长升至营长。11年任广西自治*第二路总司令。12年至14年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府支持下,联合*绍竑、白崇禧击败陆荣廷等旧桂系*阀和击退入桂的云南*阀唐继尧,统一广西,并加入国民*。15年任国民革命*第七**长,率部参加北伐战争,转战于湘、鄂、赣、皖、苏等省。经民国16年宁汉之战和17年讨伐奉系张作霖之战,所部桂系兵力发展至20万人,势力达于两广、两湖兼及平津。在此期间,曾任国民革命*副总司令、国民*武汉*治分会主席、南京*府第三路*总指挥、西征*总指挥、第四集团*总司令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等职。27年指挥台儿庄保卫战,取得歼灭日*2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民族抗战热情。32年后,任国民*汉中行营主任、北平行辕主任。37年4月任国民*府副总统,38年1月任代总统。同年12月到美国。年反对所谓“台湾托管”、“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中国的问题应由中国人自行解决。年有感于新中国“国事日振”,希望“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遂冲破阻力,毅然从美国回归祖国,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年1月30日在北京病逝。著有《李宗仁回忆录》。
帅础坚(~)字建基,桂林市人。民国10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函授部油画班。曾任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桂林市省立第三中学、桂山中学、桂林女子中学、湖南旅桂育英小学图画教师。30年代在桂林创办“研美画室”、工艺美术店,传播绘画艺术,供应文艺用品,广泛结交艺术界人士,为中华美术会、广西美术会的最早会员之一。曾与龙月庐等人发起筹建桂林美术专修学校并任校董及教师,同时兼任广西艺术师范、榕城画院教师。34年迁居阳朔,搜集、整理、研究桂林、阳朔山水史料,并专攻桂林山水画。解放后历任阳朔县文化馆副馆长、广西美术学院教师、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擅画花鸟、山水、人物,作品甚丰。曾与徐悲鸿合作绘制《山鸡》作品一幅,为桂林市文管会所收藏。其巨幅人物画《林则徐禁烟》获广西美术作品一等奖,《芙蓉》、《兴坪雨渡》被广西博物馆收藏。
白崇禧(~)字健生。回族。桂林市人。早年就读于临桂县会仙两等小学堂、广西陆*小学堂、广西省立初级师范。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广西学生*赴鄂作战。后曾在武昌陆*预备学校、保定陆**官学校学习。民国13年()加入国民*,与李宗仁、*绍骇组织定桂讨贼联*,任总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转战两年,先后击败陆荣廷、沈鸿英所部,结束了旧桂系在广西的统治,成为新桂系首领之一。15年秋任国民革命*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参加北伐。攻克江西后,被调任东路*前敌总指挥。次年3月攻克上海后,兼任淞沪警备司令;4月,参与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变。18年3月蒋桂战争中桂系失败后,与李宗仁等长期占据广西,保持半独立状态。20年蒋桂妥协,曾出任国民*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府*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桂林行营主任、*训部长、*委会监察委员会主席等职,参与淞沪、徐州和武汉等重大战役作战计划的制定和指挥,还参加指挥长沙会战、鄂东会战、台儿庄会战、南昌会战和桂南会战等战役。抗战胜利后,历任国民**府国防部部长、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华中**长官、华中“剿匪”总司令等职。年所部被中国人民解放*击溃,次年赴台湾。在台湾曾任国民*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执行委员、常委等职。著有《民族出路与青年出路》、《国际与教育》、《自主任最近言论集》等。年12月2日在台北病故。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桂林市人。宣统三年()加入同盟会京津支部,投身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佛学。民国6年()应蔡元培之邀担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席,次年正式前往任课。13年辞离北大,赴山东主持曹州中学高中部及重华书院。此后曾任广州*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主席、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最高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会参*员等职。解放后,历任全国*协委员、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等职,一生致力于佛学、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论文集》、《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我的努力和反省》、《梁漱溟教育论文集》。一生回桂林4次:民国24年应李宗仁、白崇禧、*旭初的邀请由山东经梧州到桂林,后转赴南宁讲学;30年离开重庆赴香港,在桂林短暂停留,应邀到广西大学、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江苏教育学院演讲;31年香港沦陷后,于2月5日返回桂林。在桂留居两年余,曾和李济深、李任仁策划抗日反蒋,负责建立中国民主*团同盟桂林核心小组,又在桂林中学、汉民中学、中山中学、兴安中学以及无锡国学专科学校讲学,撰写《我的自学小史》前11节和着手写《中国文化要义》,还出版《梁漱溟最近文录》;年,第四次来桂林,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上就广西成立壮族自治区的问题,作了要旨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讲话。
沈樾(~)字伯荫,桂林市人。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历任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及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教师、忻城县县长、柳州区税捐局局长、广西省训练团总务处长、省田赋管理处科长、省府秘书处科长等职。长于书画,是广西美术会创办人之一,民国30年()底与张家瑶、帅础坚、林半觉被选为该会理事。解放前其作品曾参加过广西美术会主办的“七·七”画展;解放后,其作品曾参加第二届国画展及多次广西画展。民革成员。年受聘为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
周鼐(~)字叔雨,号香农,晚号椿园老人,桂林市人。民国4年()毕业于广西公立法*专门学校。曾在桂山中学、广西省立第三高中、桂林中学任教。20年代初与友人创建连琴诗钟社。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期,曾任广西大学、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广西艺术专科学校、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等校教授,与章士钊、柳亚子、龙积之、欧阳予倩、徐悲鸿等文艺界名流多有交往。同期,被聘为广西通志馆编纂兼临桂县志局编纂、广西省文献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继续纂修广西省志、桂林县志,又曾任桂林师范学院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在广西艺专主讲诗词题跋与书法。解放后,致力于文史研究和风景文物建设,曾任广西省文献工作委员会委员、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桂林市名胜古迹修建委员会常务委员、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市风景建设委员会委员、广西书法研究会理事和桂林市*协委员等职。著有《香农诗稿》、《桂林胜迹》、《广西胜迹志》、《广西文艺志》、《书法概要》、《中国古典诗词格律》、《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史料研究》、《桂林山水诗词》等。
释宽能(~)俗名龙六纬,桂林市人。青年时代在北平民国大学经济系学习,后从事教育和会计工作。民国9年()开始钻研佛学。12年4月皈依佛教社苏州灵岩山印光老法师,赐法号“智能”。抗日战争爆发后,从南京返回桂林,在阳桥附近开办佛教素食餐厅,任经理。又在文昌门万寿寺开办佛教居士林,组织佛教徒和善男信女学习佛典。同时,组织贫民夜学,免费帮助贫民学习文化。36年4月,在广东曲江马坝宝林山南华寺出家受戒,法号“宽能”,师从虚云和尚。38年10月应邀到桂平西山洗石庵任主持。从年起,历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名誉理事;又曾任自治区*协委员、桂平县人大代表和县*协副主席。著有《三乘教义》等佛学著作。此外,还致力于恢复与发展“西山茶”。“西山茶”年被评为全国优质名茶。
龙一飞(~)原名家骧,桂林市人。民国15年()赴法国留学,获里昂大学法科博士学位。从20年起,历任广西省*府咨议、广西经济委员会专门委员、广西省银行副行长、广西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兼银行科主任、经济系主任、国民*府行*院输出输入管理委员会华南分会委员等职。38年6月,因对桂系当局不满,愤然辞职,旅居香港。同年11月经李济深推荐,出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计划处研究室负责人,后任教于山东财经学院。年退休回桂林,任桂林市*协委员、自治区*协委员、桂林立信业余财经学校校长。长期从事经济工作,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造诣颇深,曾翻译出版法国莫尼尔的《社会与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问题专家纳士基勒的《社会主义的民族性》,并撰写出版《广西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阶段》、《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研究》等论著。
贺希明(~)原名何德润,桂林市人。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社会科学院学习。年任广西航空学校*治教官。年任安徽寿县县长。次年率队参加新四*,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曾任中共中央华中局*策研究室主任、苏皖边区第一行*区专员、苏北行*公署主任等职。在淮海战役中组织指挥支前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南**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委员、广西省人民*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副省长。年任广西省副省长、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年10月起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处书记、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等职,并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谢玉君(~)女,艺名如意珠,绰号“天辣椒”,桂林市人。出身梨园世家,其父为桂剧名旦林秀甫。10岁坐科于人和园女科班,拜名角周梅圃、徐青山为师。天性聪敏,戏路宽阔,嗓音圆润,极富韵味,有“青衣三鼎甲”之称。民国27年()加入由欧阳予倩领导的桂剧实验剧团,投身桂剧改革,参加演出《梁红玉》、《搜庙反正》、《桃花扇》、《秋胡归家》、《新玉堂春》及《西湖公主》等新编桂剧,与方昭媛、尹羲、李慧中被合称桂剧“后四大名旦”。33年参加西南剧展,主演桂剧《木兰从*》。年,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会演,演出《抢伞》获表演二等奖。年加入中国共产*。年到广西戏曲学校任教。历任全国妇联执行委员、自治区人民代表、广西剧协副主席等职。
朱荫龙(~)字琴可,桂林市人,明靖江王后裔。民国23年()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曾任桂林中学、南宁高中、桂林师范学校教师,广西艺术专科学校及广西大学教授,并担任过广西省*府咨议、广西省志编审委员会秘书、广西省*府专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参与桂林进步文化活动,对中国韵文史、古文字学及南明史,研究颇深。32年与柳亚子共同策划开展有关南明史研究,草拟《南明史编纂意见书》,发表于《大干》杂志创刊号。次年又与柳亚子、宋云彬发起成立南明史自征社。长于诗词,与柳亚子、章士钊等常相唱和。著有《壬午春词》、《甲申秋词》、《且止吟》、《甘寂寞室集外诗》、《[贝鸟]屋吟稿》、《续独秀峰题壁三十首和原韵》、《甘寂寞室诗稿》等。此外,还撰有《石涛研究》、《半塘诗稿》、《王半塘先生年谱》、《靖江王考》、《临桂五公神道碑铭》等专门研究桂林地方史志文化的文章。解放后任山西大学教授、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协委员等。
陈迩冬(~)原名钟瑶,号蕴庵,笔名皇甫昆、沈东、冬郎,桂林市人。早年就读于桂林中学、广西省立第三高中和广西大学。民国26年()大学毕业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曾任第五路*国防艺术社宣传部副主任、前线出版社出版部主任,并在桂林、重庆等地主编《战时艺术》、《拾叶》、《风雨》、《大干》等杂志;又曾任《桂林日报》、桂林《力报》、重庆《新民报》等报副刊编辑。33年在西南剧展中担任大会资料部主任。40年代与朱荫龙同为柳亚子最欣赏的桂林才子,时有“朱、陈”之称。36年起在桂林任广西艺术专科学校教授。38年初因遭国民*当局迫害和追缉,避走香港。解放后,曾任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并兼任民革中央委员和民革中央监察委员。编注有《苏轼诗选》、《苏轼词选》、《韩愈诗选》、《苏东坡诗词选》等,还出版诗集《最后的失败》。
李天佑(~)桂林市人。年夏,在北伐名将李明瑞部下当兵。次年春,被选送到广西教导总队学习,受到张云逸、李朴等共产*人的启发教育。年10月,随邓小平、张云逸等赴百色举行右江起义,并在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土地革命时期,参加四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作战勇敢,由连长、副团长升至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第八路*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战功显著。年8月,升任三四三旅代旅长,率部挺进吕梁山区,阻击西犯日*,累建战功。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北满*区参谋长、松江*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东北民主联*第一纵队司令、中国人民解放*第三十八**长等职。参加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及辽沈、平津战役,立下赫赫战功。年4月,受到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接见。同年12月初,到桂林参与接管工作,主持改编国民*桂北**区周祖晃所部。后赴南宁任广西*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年被授予上将*衔。年任广州*区第一副司令,次年任代司令。年任中国人民解放*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年2月任中共中央*事委员会委员,12月任总参*委副书记。年被选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年病逝于北京。
方昭媛(~)女,艺名小飞燕,桂林市人。原为桂林育婴堂孤儿,后被桂剧老艺人方华亭收养,5岁起学艺。天资聪慧,勤奋好学,7、8岁即正式登台演出。长于做工戏和苦情戏,动作优美,声情并茂,举手投足间,颇能细致入微地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10岁时已名声大振,主演过《晴雯补裘》、《晴雯归天》、《哑子背疯》、《黛玉葬花》等桂剧。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欧阳予倩领导的桂剧实验剧团,主演欧阳予倩编导的《木兰从*》、《桃花扇》等新编桂剧,是桂剧“后四大名旦”之一。
唐景崧(~)字维卿,一作薇卿,广西灌阳人。清同治四年()进士。因与景崇、景崶兄弟三人先后中进士,点翰林,时有“同胞三翰林”之誉。清光绪八年()赴越南会同刘永福所部黑旗*抗击法*。光绪十一年后,历任台湾道台、布*使、巡抚。光绪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他表示愿与台湾民众共同抗日,被举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同年6月,日*攻占基隆,他乘英轮逃至厦门,后定居桂林,在榕湖南路建有五美堂别墅。在桂期间,曾出任榕湖经舍、桂山书院山长。二十三年,康有为来桂讲学,宣传维新变法。唐景崧大力支持,并加入圣学会。喜爱桂剧,并致力于桂剧改革。二十四年,在其别墅“看棋亭”旁建立戏台,组织“桂林春班”等戏班,亲自编写、修改剧本,改编的桂剧有40多部,对桂剧的发展贡献诸多。二十五年,被聘为广西体用学堂东斋教席,讲授经史,后一度主持该学堂教务。著有《请缨日记》、《诗畸》、《寄闲吟馆诗存》、《迷拾》、《看棋亭杂剧》等。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清光绪二十一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初受业于名儒朱次琦,博通经史,探索西学,鄙弃程朱,喜好陆王。十四年至二十四年间,曾七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并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二十四年,依靠光绪帝发动维新运动,史称“戊戌变法”。变法历时百日,遭受慈禧太后镇压而失败。康有为逃亡国外,组织保皇会,反对民主革命,主张复辟帝制。康有为前后三次来桂林。早在光绪十年,曾随叔祖康国器来桂读书。二十年十一月,因著书被议,在桂林名士龙泽厚的邀请下再次到桂林讲学,居叠彩山景风阁凡40日,延揽维新人才。二十三年正月第三次来桂讲学,长达半年之久。当时前来听讲的有桂山书院山长周璜及王凌中、况仕任、龙焕纶、龙朝辅、黎文浣等桂林知名人士。康以《春秋公羊传》、《荀子·非十二子》为讲学内容,并撰写了《桂学答问》分条叙述研读经、史、子、宋学、小学、职官、天文、地理、词章、西洋等书的方法并列举参考书目,主张孟、苟两派不可偏废。讲学之余,康常率弟子游山玩水、投壶习礼、题诗作赋、刻石留名,先后在龙隐岩题刻有《观元祐*人碑题记》,在风洞题写“康岩”、“素洞”等石刻。时康因“公车上书”及提倡新学而名声大震,地方大绅周璜、唐景崧、岑春煊与之交往甚密,并共同发起组织圣学会,创办《广仁报》,设立广仁学堂,力主维新,对广西影响极大。在桂林留有《重居风洞》等诗12首。生平著述众多,主要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戊戌奏稿》、《大同书》、《康南海先生诗集》、《桂学答问》等。
龙鹤龄(~)字鸣皋,别号闻天,广西灵川县人。清光绪二十四年()秀才。因其父在桂林开设履祥商号经营不善,年年亏损,遂弃学从商,全力投入商店经营管理。仅四年,即陆续还清所欠债务,并有余力赞助地方公益事业,在桂林商界中影响甚大。从光绪三十四年起,多次出任桂林总商会董事、副会长、会长等职,并兼任广西省参议会议员、桂林同善堂堂长、广西护法国会议员等。民国10年()孙中山率师驻节桂林时,被委任为总统府参议兼桂林县县长,同时担任中央“国民银行”桂林分行协理,为孙中山提供了充足的各类物资。15年任李宗仁机要秘书。抗日战争胜利后,当选广西省商会联合会主席。解放后,任桂林市工商联顾问。
马君武(~)原名道凝,字厚山,后改名同,又改名和,号君武,后以号行。祖籍湖北蒲圻县,出生于广西恭城县,5岁起长期寓居桂林。清光绪二十五年(),就学于广西体用学堂,专攻数学,旁及英文。后赴日本、德国留学,民国4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为中国留德学生获德国工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人。早年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活动,留日时于光绪三十一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并任秘书长。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实业部次长、非常大总统秘书长、广西省省长。从民国13年起息影*坛,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大夏大学、北平工业大学校长。17年,在梧州创办广西大学,任校长,主张学校实施*训,以达救国之目的。次年,因粤桂战争,广西大学停办,遂于19年改任中国公学校长。20年,广西大学复校后,先后两次出任校长,并聘请一批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学者来校任教。办学有成,在教育界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抗战期间,主张抗日,在致力于教育工作的同时,与欧阳予倩等人积极从事桂剧改革,倡立广西戏剧改进会,并出任会长,大力整理、改编和创作剧本,改进表演技艺,培养人才,开展实验活动,为抗战文化和桂剧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前建宅于杉湖北畔,对桂林湖山寄予深情,有联云:“种树如培佳子弟,卜居恰对好湖山。”民国29年8月1日病逝,葬于雁山,周恩来有“一代宗师”挽词。博学强识,工诗能文,著译颇丰。主要著有《马君武诗稿》、《马君武集》,译著有达尔文的《物种原始》、卢梭的《民约论》,编有《德华字典》,编译有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微分方程以及动、植物学等课程的教科书。
刘介(~)字锡蕃,广西永福县人。清宣统三年()毕业于广西省立优级师范,曾任柳城八县合立中学教师、庆远六县合立中学校长、梧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桂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教育日报》总编辑、三江县县长、融县县长。在任县长期间,对少数民族教育进行广泛社会调查,提出发展民族教育应采取特别制度予以照顾的设想,还建议设立“边防学校”。民国23年()被聘为广西特种教育委员会委员,专门负责民族教育事务。24年任广西特种教育师资训练所所长,培养民族师资,对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教育工作颇有贡献,是广西民族师范教育的草创者之一。解放后,曾任广西文物筹委会主任、桂岭师范学校校长、广西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广西*协常务委员等职,著有《苗荒小纪》、《岭表纪蛮》、《广西壮族文人文学史》等。
李济深(~)原名济琛,字任潮,广西苍梧县人。毕业于两广将弁学堂、北京陆*大学,曾留学日本。民国5年()后,历任粤*第一师参谋长和代理师长、国民革命*第四**长*埔*校副校长、国民革命*总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省*府主席、国民革命*第八路*总指挥等职。18年3月,因维护李宗仁被软禁于汤山。22年,与蔡廷锴等在福建组织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府”。24年任桂系**府主席。抗战爆发后,主张联共抗日,大力支持抗日爱国民主运动。29年任国民**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兼广西建设研究会名誉会长,与田汉等到桂的进步文化工作者、民主人士、中共*员广泛进行接触,并亲自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皖南事变后,断然拒绝蒋介石逮捕和诱惑进步文化人去重庆的指令,秘密将一批中共*员和民主人士送往香港。33年6月在保卫大西南的口号召唤下,出面组织浩大的募捐活动,并亲自参加万人国旗大献金游行,将所得捐款慰问前方将士。桂林沦陷后,撤往梧州等地做发动民众工作。36年在香港发表《对时局意见》,呼吁国民*放弃武力统一的*策,组织民主联合*府。37年1月与何香凝等在香港发起成立中国国民*革命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同年12月进入解放区。次年出席全国*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解放后,曾任中央人民*府副主席、全国*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等职。出版有《李济深文集》。
陈劭先(~)原名承志,字劭先。江西清江县人。清末秀才。早年入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后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同盟会江西支部负责人,积极参加二次革命。后曾任福建省财*厅长。抗战前代表桂系在上海联络抗日反蒋势力,险遭杀害。民国26年()应李宗仁邀请来桂,历任广西绥靖公署主任顾问、广西省*府顾问。抗日战争爆发后,拥护中国共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积极从事进步的*治文化活动。在桂林任广西建设研究会驻会常务委员和在桂林文化供应社工作期间,广泛联系各方面人士,揭露国民*顽固派的倒行逆施,发行《建设研究》、《新道理》、《文化杂志》等刊物并出版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关照和掩护了不少共产*员和进步人士。29年,断然拒绝蒋介石所任命的国民*广西省执行委员会书记长职务。33年秋桂林沦陷前疏散到桂昭平县,任《广西日报》昭平版的社务委员会主任,坚持进行抗日和民主斗争。35年,参加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36年离桂赴港,次年在香港与李济深、冯玉祥、何香凝、柳亚子等国民*左派,成立了中国国民*革命委员会并任中央委员、中央执行委员。解放后,历任*务院*务委员、民革中央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协委员等职。
易熙吾(~)广西灵川县人。清宣统二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实业学堂电机系,曾参加辛亥革命,为同盟会会员。宣统三年回广西后,曾任广西勤工所所长、广西大学堂预科算术教员。民国2年()在桂林创办《民报》。其后曾任广西绥渌县知事、省长秘书、钟山县知事、山西省沁源县、霍县知事。34年主持桂林修志馆工作。37年在广西大学任教授,讲授文字学。解放后,一度留居北京,被选为全国*协委员,任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参与新中国文字改革方案的制定与宣传推广工作。后回到桂林,年被聘为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桂林易熙吾文存》、《简体字原》、《易熙吾研究工作报告集》、《桂林话普通话对应规律》等。
雷沛鸿(~)字宾南,广西邕宁县人。早年毕业于两广高等实业学堂,后就读于英国克里福学校、美国密歇根大学、欧柏林大学和哈佛大学,获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四次出任广西省*府教育厅厅长,创办了广西省立医学院、南宁科学实验所、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先后任教于广东甲种工业学校、上海*法大学、江苏教育学院等院校。民国29年()8月,在桂林接任广西大学校长,提倡自由学习的学风。32年1月调任广西教育研究所所长,曾邀请林砺儒、董渭川等到研究所从事师范教育、国民中学教育、战地教育和国民大学的专门研究。解放后历任西江学院院长、广西省监察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致公*中央常委兼广西区委主任、全国侨联常委兼广西侨联主席。著译甚丰,主要有《英宪精义》、《英国成人教育》、《国民基础教育论丛》、《广西地方文化盼研究一得》、《法学史》(译)等。今辑有《雷沛鸿文集》。
李四光(~)原名仲揆,湖北*冈人。清光绪三十年()东渡日本,进弘文书院学习日语。次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三十三年七月进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机械。宣统二年()毕业回国。次年参加清*府举行的回国留学生廷试,成绩列为优等,成为“工科进士”。民国2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初学采矿,后改学地质,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8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6年,发表《中国北方之筵科》,得到伯明翰大学的高度评价,后被授予该校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7年,在上海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但仍兼任北京大学教授。26年,随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南迁桂林,与赵金科等一批地质学家在广西省建设厅的配合下,首次填制了东经度以东的1:25万广西地质图,发表《广西分区地层表》、《南岭何在》、《中国第四纪冰期探讨》等名著,并第一次提出“广西山字型”地质构造的概念,影响深远。在桂期间,一方面积极参加桂林抗日文化活动,另一方面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在桂林良丰,创办广西科学实验馆,又应聘担任广西建设研究会研究员,出任中国科学社桂林社友会会长,经常举办地质学术讲座,并为桂林报刊杂志撰写了《论国防科学化》等文章。37年赴英国伦敦参加第18届国际地质学术会议。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会长等职,年加入中国共产*。著有《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林桂鸿(~)广西桂平县人。民国元年()随舅父何伟成到桂林经商,在翰芳斋百货店内供职。27年开设“宝光”五金行。30年和36年,先后被选为桂林市商会常务执行委员及常务理事。抗战胜利后,开设馥榕酒家,后又独资开设“桂华五金号”,资金积累达7万多元,为桂林富户之一。年冬,率先响应“商转工”的号召,将7万余元全部投入了新建的公私合营新民毛巾厂。此后,曾任市五金公司中心门市部主任,五金公司副经理等职,并担任市工商联副主委、广西*协委员、广西工商联常务委员和市人民代表。
林砺儒(~)原名绳直,广东信宜县人。清宣统三年()毕业于广东高州高郡中学堂,同年公费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民国7年()回国后,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山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广州师范学校校长、广东省立勃勤大学教务长、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后改名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院长等职。31年4月任桂林师范学院教授兼教务长,传播革命思想,主张学术自由,并聘请进步人士来校讲学或兼课。此间他写揭露国民*统治下教育界黑暗的文章,影响很大。3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与欧阳予倩负责广西民盟支部的文教工作,积极开展和平民主运动。同年冬,被迫辞去教务长职务。36年8月,任厦门大学教授。解放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中央人民*府教育部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央人民*府教育部副部长等职,致力于发展和改革我国中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主要著作有《文化教育学》、《伦理学要领》、《教育哲学》、《教育危言》、《林砺儒教育文选》等。
欧阳予倩(~)原名立袁,又名南杰,艺名莲笙、兰客,笔名春柳,湖南浏阳人。清光绪三十年()赴日本留学,积极参加戏剧活动,在京剧界与梅兰芳同享盛名,有“北梅南欧”之誉。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戏剧运动。民国27年()夏到达桂林,从事桂剧改革和抗战戏剧运动,任广西戏剧改进会会长、广西省立艺术馆馆长兼桂剧实验团团长,创作了一大批宣传抗战的名剧,如《青纱帐里》、《曙光》、《越打越肥》和大型话剧《忠王李秀成》,新编桂剧《梁红玉》、《桃花扇》、《人面桃花》、《木兰从*》等。在广西省立艺术馆话剧实验剧团、广西桂剧实验学校等四个社团担任导演,还编辑了《戏剧春秋》,写作大量的戏剧论文、杂文等,创办了广西艺术馆话剧实验剧团、广西桂剧实验剧团、广西桂剧实验学校等,推动广西的桂剧改革,促进广西戏剧运动的发展。曾与田汉等一起主持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大会,为桂林抗战戏剧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之一。解放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等职。作品与论著除上述外,尚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欧阳予倩文集》等行世。
*旭初(~)广西容县人。毕业于广西陆*速成学校,后赴日留学。归国后任桂*督*署参谋、广西**署科长。曾参加北伐,任第七*第六师师长。民国16年()秋任广东东区绥靖主任。自20年6月19日起任广西省*府主席,直至年广西解放。21年兼任国民*广西省*部常委委员,从此集广西**大权于一身。23年主持制定了《广西建设纲领》(草案),提出“自卫、自治、自给”的“三自”*策。24年任国民*中央第五届执委。25年5月兼任广西大学校长。26年9月被授予陆*中将、特加上将衔。抗战期间,曾发动广西民众以人力、物力支持抗日战争。31年指派特务警察监视和破坏广西各地的共产*活动,桂林、南宁、玉林、梧州等地共产*组织因此受到严重破坏,大批共产*员和进步民主人士被逮捕杀害。年后寓居日本、香港。著有《一年之季》、《*旭初先生演讲集》、《干部*策》、《*旭初先生之广西建设论》、《广西建设应该走的路线》等。
梁岵庐(~)原名传鼎,字又铭,号岵庐,广西贵县人。早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擅书画、篆刻,尤擅口书、口画,后又别出心裁,作百纳书画,即以口和左、右手同时合作书画。30年代初结集出版《岵庐印存》、《岵庐口书册》、《口墨发微》等。抗战期间在桂林曾任广西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从事美术、文史教育工作。40年代在广西通志馆从事文史著述,研究太平天国及大成国历史。著有《粤西人物散记·太平*时代之科举》、《“太平天日”小笺》、《忠王李秀成自传真迹》、《太平天国之利民*策》等。解放后,历任广西*协委员、广西文物馆委员、广西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广西通志馆副馆长等职。
徐悲鸿(~)原名寿康,江苏宜兴县人。民国6年()东渡日本研究美术,半年后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8年考入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素描和油画。16年回国,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次年兼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18年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后辞职回南京,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抗战期间,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曾多次到桂林。26年至27年间在桂林居住一年多,创作了《风雨思君子》、《晨曲》、《古柏》、《逆风》、《壮烈的回忆》、《风雨鸡鸣》、《青[山厄]渡》、《漓江春雨》等中国画及《冯子材》、《刘永福》等油画作品。曾任广西美术学会名誉会长。27年7月在桂林倡办了广西全省中学艺术教师暑期讲习班,并亲自讲授美术理论、艺术绘画技巧等。同年9月又积极筹建桂林美术学院,培养广西美术人才。解放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擅长油画、国画、素描,善写动物,尤以画马驰名中外。代表作品有油画《箫声》、《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及国画《奔马》、《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出版有《徐悲鸿油画》、《徐悲鸿彩墨画》、《徐悲鸿素描》等。
曾作忠(~)号恕存,广西灵川县人。民国10年()毕业于北平高等师范学堂英文系,后就读于该校教育研究科。13年毕业后,在北平民国大学任教,后任第八路*总部*治处主任。18年,得华侨资助,赴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院学习,23年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大夏大学、圣约翰大学、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30年应李宗仁邀请,回桂林重新筹办师范专科学校。31年至38年任桂林师范学院院长。在任期间,延聘了林砺儒、欧阳予倩、吴世昌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及进步人士来校任教,对学生的爱国行动亦给予支持,该校享有“西南民主堡垒”的美称,为广西中等学校培养了大批教师。后因国民**府以所谓“有电台通延安”的罪名查抄院长私人住宅并逮捕进步教师和学生,愤然辞去院长职务,转至上海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任教。解放后,历任广西大学文学院院长、湖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年当选为湖南省人民代表。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著作颇丰,主要有《道尔顿制教育》、《英法德美四国中等教育》、《英文文法精义》、《课程论》、《教育统计学讲义》、《比较教育学讲义》、《比较心理学讲义》、《巴甫洛夫传》、《普通心理学讲义》、《社会主义国家教育讲义》、《心理学讲义》等。
张心澂(~)字仲清,广西永福县人。北京译学馆毕业。抗日战争前,曾任南京国民*府交通部会计长。抗战初回广西,任广西省*府会计长,兼广西会计人员训练所所长、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校长。解放后,曾任广西大学教授。年受聘为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期从事会计工作,是广西会计工作奠基人之一。著有《铁道会计》、《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广西特种基金会计制度》、《巡回简易会计制》等。长于辨伪之学,民国28年()出版《伪书通考》,汇集前人有关伪书的辨伪成果,影响甚大;年重新修订出版,是一部重要的综合性辨伪工具书。
胡愈之(~)浙江上虞人。早年组建上海世界语学会。民国9年()与沈雁冰等建立文学研究会。14年,参加“五卅”运动,编辑出版《公理时报》。17年,迫于国内白色恐怖,流亡法国,入巴黎大学国际法学院学习。20年回国,在上海主编《东方杂志》,又同邹韬奋共同主编《生活周刊》。22年,应鲁迅之邀,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民国24年后,在上海从事文化界救亡运动,参与发起建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武汉等地从事抗日宣传。27年10月~29年8月,奉周恩来之命,在桂林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在桂期间,出版《国民公论》,又曾任国际新闻社桂林总社总顾问,发表了《新策士葬送了希特勒》、《运气思想和侥幸心理》、《文化工作者联合起来》、《人的尊严的自学》等一系列文章,出版《欧战与我国外交》等专著;同时还经常向桂林社会各界作时事专题讲座,积极宣传抗战。此外,还参与文化供应社的筹建工作,并担任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桂林支会理事、中越文化工作者同志会理事等职。29年8月赴香港主编《南洋商报》。抗战胜利后,又办《南侨日报》及《新妇女》杂志。解放后,曾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国家出版总署署长、文化部副部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和代主席、第五届*协副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任中敏(~)原名讷,字二北,后改为半塘,江苏扬州人。民国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爱好宋词及金元曲,师从词曲家吴梅学习词曲。曾任胡汉民秘书。18年从事教育工作,先任江苏省镇江中学校长,后在广州创办仲元中学,在南京筹办汉民中学。26年,因受抗日战争局势影响,率汉民中学师生来桂林,定校址于桂林东郊穿山之麓,任校长直至解放前夕。办学严谨,治校有方,使汉民中学在全国享有盛名。在桂期间,还担任中国教育学会桂林分会理事、桂林北京大学同学会理事等职。解放后,曾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从事词曲研究和教学30余年,是我国现代著名词学家之一。早年研究宋词元曲,编撰有《散曲丛刊》15种和《新曲苑》34种;晚年致力于敦煌写本民间歌舞的研究,著有《教坊记笺订》、《敦煌曲初探》、《敦煌曲校录》、《敦煌歌辞总编》等。
冯振(~)原名汝铎,字振心,号自然室主人,广西北流县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在上海公学、上海南洋公学和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学习。民国5年()因病返回家乡治疗,后在梧州中学任教。10年转至北流中学任教师,后出任校长。15年,又任教于容县中学。16年8月~38年1月,相继担任无锡国学专科学校讲师、教授兼教务主任,又曾代理校长。18年~25年间,曾兼任江苏教育学院、正风文学院、上海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交通大学等校讲师;37年,又兼任无锡江南大学教授。任职期间,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曾举荐李济深为国专董事长,又聘请梁漱溟、李任仁等担任校董事;同时自建校舍,开辟校园,建立校图书馆,创造办学条件,并邀请陈竺同、万仲文、吕集义等来校讲学。38年6月,应南宁师范学院之聘,任国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年南宁师院与广西大学合并,出任广西大学文教学院语文系教授。年院校调整,撤销广西大学,成立广西师院,任该院中文系教授,并于年至年间兼任系主任。此外,还担任自治区*协常委。著有《自然室诗稿》、《自然室诗续稿》、《老子通证》、《荀子讲记》、《说文解字讲记》、《韩非子论略》、《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七言律髓》等。
宋云彬(~)笔名宋佩韦,浙江海宁人。早年曾任《浙江日报》和开明书店编辑,后参与主编《国文讲义》与《中学生》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武汉郭沫若领导的*委会*治部第三厅从事抗战宣传工作。武汉沦陷后,于民国28年()来到桂林,在桂林师范学院任教,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文化宣传活动。曾任桂林文化供应社编辑及出版部主任,又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常务理事,还与夏衍、秦似等合编《野草》期刊。先后在《救亡日报》、《野草》、《自由中国》、《文化杂志》等报刊上发表了不少作品,并出版了杂文集《破戒草》和《骨鲠草》。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四川重庆进修出版社编辑,并主编民盟刊物《民主生活》。年到北京后,历任东北人民*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编辑、国家出版总署编审。此后,曾任浙江省人民*府委员、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省文化馆馆长及中华书局编辑等职。
陈伯康(~)浙江奉化县人。民国11年()7月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生物系,后留校任助教。16年9月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理科研究院进修组织学、胚胎学,20年获博士学位。同年8月至次年5月,任北平大学生物系教授。21年8月以后,历任华中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岭南大学生物系教授、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广西大学教授。自年5月起,任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并一度兼任系主任,主讲组织学及主持组织胚胎学实验指导。在桂期间,曾发表《成年小白鼠饥饿和复喂后肝细胞有丝分裂的活动过程及其对教学与实际应用上的意义》、《组织培养的现状和展望》、《用各种刺激剂加快伤口愈合》、《小白鼠肝脏中双核与多核细胞的起源》、《骨骼肌再生的研究》、《光照对几种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发生的影响:小白鼠、家兔的精子发生对电灯光照的反映》(合作)等论文多篇。年任自治区第三届*协委员,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田汉(~)字寿昌,笔名陈瑜、首甲、春夫、汉仙等,湖南长沙人。早年毕业于长沙师范学校,后留学日本。民国10年()回国后,积极从事话剧创作与演出,推动中国戏剧运动的发展。21年加入中国共产*,任中共“左翼剧联”*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于28年4月至33年7月间,在桂林及兴安、全州等地,积极从事抗日戏剧创作及演出活动,曾与欧阳予倩、夏衍、杜宣等创办大型戏剧月刊《戏剧春秋》,亲任主编兼发行人,又担任文协桂林分会的领导工作。同时还创作或演出了《秋声赋》、《*金时代》、《再会吧,香港》(又名《风雨归舟》)等一批宣传抗战的话剧,新编了《江汉渔歌》、《新儿女英雄传》、《新会缘桥》、《双忠记》、《岳飞》、《金钵记》等历史剧,还发表了《关于抗战戏剧改进的报告》、《抗日演剧队的组成及其工作》等数十篇戏剧论文和其他文艺作品。33年2月至5月,与欧阳予倩等一起组织和领导了西南戏剧展览大会,随后又领队赴兴安前线慰问演出,宣传抗日。一生创作话剧、歌剧、电影剧本百余部,以及大量的诗歌和歌词。由他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建国后,曾任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戏剧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主要著作被编为《田汉剧作选》、《田汉文集》。
张健甫(~)湖南平江县人。民国11年()加入中国共产*,早年在安源及湘、鄂、赣根据地进行革命活动,后脱*。曾任广西建设研究会研究员。29年3月,任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秘书;同年6月,经教育长杨东莼推荐,接任代理教育长之职。同年9月至年10月,任桂林市松坡中学校长,延聘进步人士任教。解放后,于年2月出任桂林市一中校长;4月当选为桂林市人民代表。从次年3月起,先后任湖南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等校教授。年在杭州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著有《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百年史教程》、《中日六十年简史》等。
唐现之(~)原名荣琛,又名谷,字献之,广西灌阳县人。民国8年()就读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系,研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西方教育思想,同时参加李大钊等人创办的学术性*治团体——少年中国学会。21年春,应广西省*府之聘,从广州中山大学回桂林任广西师范专科学校筹备处主任,学习陶行知办晓庄师范学校的经验,把学校办成晓庄式的学校。次年8月赴武汉任湖北省教育学院教授。27年8月出任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校长。在职期间,曾聘请丰子恺、杨晦等具有进步思想的著名学者、教授来校任教;同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精神。“皖南事变”后,迫于*局,辞去桂师校长职务。32年,出任桂林市教育会理事。35年4月,出任广西省立第一图书馆馆长。热心儿童教育和儿童福利事业,曾创办私立育德小学,并主持中国儿童福利协会广西分会工作,主编《儿童教育》杂志。年担任广西司法厅厅长。去职后,任自治区*协文献委员会委员。译著有《近代教育家及其理想》、《近代西洋教育发展史》、《欧洲新学校》、《美国乡村小学标准》等。
彭泽陶(~)湖南平江县人。民国16年()毕业于武昌师范大学语文系,后在荆州湖北省立八中、长沙高级中学、湖南大学任教,35年到广西大学任副教授,37年晋升教授。年8月院系调整后,任广西师范学院教授。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专攻古汉语,对文字、训诂学造诣颇深,著有《匡谬*俗新论》、《聊斋志异促织篇分析》、《古语词新解》、《风骨论申*》、《释以意逆志》等论文及《国文名篇读本》(第一辑)、《古汉语语法标例》、《文言文选新法详解》等。
李克农(~)安徽巢县人。民国15年()加入中国共产*,17年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土地革命时期,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府国家*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中国工农红*第一方面**治保卫局局长、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后参加长征。25年西安事变时,任中共赴西安谈判代表团秘书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八路*驻上海、南京等地办事处处长。27年11月抵达桂林,建立八路*桂林办事处,任处长。任职期间,坚决贯彻执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领导桂林开展民主救亡运动与抗日文化活动,组织转运海外华侨、华人支援八路*和新四*抗战的各种物资,加强后方对*烈属的救济工作。皖南事变后离桂赴渝。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情报部副部长。解放后,曾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委总情报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年被授予上将*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现璠(~)原姓甘,名锦英,广西扶绥县人。民国2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留校攻读研究生。在此期间与人合作编写出版《中国通史纲要》上中下册,又著有《唐代社会概略》、《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等。25年1月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研究生。次年10月肄业回国,曾任南宁高中教师、广西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和中山大学、桂林师范学院、广西大学教授。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年院系调整后,曾任广西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被选为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西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生前是全国*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顾问、百越民族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除上述外,尚有《广西壮族简史》、《侬智高起义》、《壮族通史》(合作)等。
杨东莼(~)原名岂匏,号人杞,湖南醴县人。早年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李大钊的学生。民国12年()加入中国共产*。14年春,任湖南省总工会宣传部长,兼《工人日报》社社长。16年赴日留学。21年夏,应广西教育厅厅长李任仁的邀请,辞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职务,来桂林任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在师专主事两年多,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真理,为广西培养了大批师资和进步青年。后因办学思想与桂系当局意图相左,被迫辞去校长职务转赴上海。27年冬由武汉再次来桂,应聘为广西地方建设研究会研究员,着手筹建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次年1月任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教育长,推行延安抗日大学和陕北公学的办学方针与方法,聘请了一批著名文化人士和进步学者来校任职任教,为广西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影响颇大,该校曾被誉为“南方抗大”。30年皖南事变后,离桂转赴香港。次年返回内地,先后在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大学、鸣圣学校、厦门大学任教授。38年冬,又到香港达德学院任教授,不久被任命为代理院长。解放后,~年任广西大学校长。年任华中师院(今华中师大)院长。到北京,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全国*协常务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秘书长及副主席等职。主要著作有:《本国文化史大纲》、《中国学术史讲话》、《高中本国史》等。
李运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民国10年()以优秀成绩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班,被选派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院学习,16年春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工程博士学位,并获美国*府专利局发给的专利状及奖励。次年回国后,在桂林任广西建设厅技正兼工业主任、广西省化学试验所与科学实验所所长、广西大学理工学院院长、广西大学教务长、校长等职。在广西大学任职期间,聘请了不少知名教授任教,又增置学校仪器设备、开展学术研究与科技情报交流,培养良好的学风,提高教学质量,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33年秋日*逼近桂林,他组织力量搬迁学校,历尽艰辛。解放后,任农垦部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化工部主任兼物理化学研究室主任。
萧恩霖(~)字承培,满族,河北静海(今属天津市)人。民国10年()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随即在该校附小任教。此后,二师附小校名虽几经变更,萧恩霖一直在该校工作。22年升任教导主任,后又担任校长,直至年退休。他工作勤奋,治校严谨。抗战期间,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采用单元教学法以改进语文教学。如以“保卫大武汉”为一个单元教学的主题,组织教师自编教材、研究教法并付诸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解放后,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与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使该校逐步办成在广西颇负盛名的一所小学。年,被评为桂林市教育先进工作者。先后当选为桂林市一至四届人民代表;又曾于年及年任自治区*协委员。
熊佛西(~)原名福禧,字化侬,笔名佛西、佛、戏子、向君等,江西丰城人。民国8年()入燕京大学学习教育和西洋文学。13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戏剧、文学,获硕士学位。15年回国后,在北平艺术专门学校和燕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又曾任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校长,并主编《戏剧与文艺》、《戏剧岗位》和《戏剧教育》等刊物。30年被任命为四川省戏剧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央青年剧社社长。同年7月24日,举家从重庆迁来桂林,任国防艺术社话剧团导演。次年创办《文学创作》月刊,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还为文艺讲习班、青年戏剧讲座授课。33年1月,又创办文艺刊物《当代文艺》。在桂期间,曾导演了《新梅梦香》、《北京人》、《家》、《茶花女》等名剧,创作了三幕话剧《袁世凯》和长篇小说《铁苗》等,还参与组织举办了“西南剧展”,成为桂林戏剧运动的中坚人物,与田汉、欧阳予倩一起被誉为广西抗战救亡戏剧运动的“三杰”。抗战胜利后,曾任上海实验戏剧学校校长。解放后历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校长、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院长、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中国剧协和全国文联常务理事等职。著有《佛西戏剧集》、《写剧原理》、《铁苗》等,译有《法兰西现代短篇集》等。
王鲁彦(~)原名返我,后改忘我,又名衡,笔名鲁彦,浙江镇海人。曾参加李大钊、蔡元培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并在北京大学旁听,受“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是文学研究会成员之一,被鲁迅称为乡土文学作家。抗战爆发后,参加在汉口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任职于武汉郭沫若领导的国民*府*委会*治部第三厅。民国27年(),全家由湖南迁来桂林,除到三江任教一年及到湖南养病半年外,一直旅居桂林,长达8年之久。曾任桂林高中教师,并兼任桂林文化供应社编辑。同时,参加筹建中华全国抗敌协会桂林分会,任历届理事、常务理事,积极从事桂林抗战文艺运动的组织工作。31年主编大型文艺刊物《文艺杂志》月刊。在桂期间,创作了不少反映抗战斗争生活的作品,如长篇小说《春草》(第一至七章)、通俗故事《胡蒲妙计收伪*》、短篇小说《我们的喇叭》、《伤兵旅馆》、《杨连副》、《炮火下的孩子》、《陈老奶》、《千家村》、《樱花时节》等。此外,还写了一些短评、散文与随笔。33年8月22日因贫病交加,劳累过度,病逝于桂林。
张香圃(~)湖南零陵县人。民国16年()至17年在广东*埔*校第八期受训,18年在湖南零陵任国民**副连长。24年遵照其父张海清的意愿弃武经商,在桂林开设张永发商号,经营染坊、织布和销售布匹绸缎。由于经营有道,讲究信誉,货真价实,销路颇广,成为当时桂林巨富。年张永发、新兴、永济织布厂合并为公私合营“五一染织厂”,任厂长,并于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历任中华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会委员、自治区*协常委、自治区工商联副主任委员、桂林市人大常委、市*协常委、市工商联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桂林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孟超(~)笔名东郭迪吉、林麦、林超、迦陵等,山东诸城人。民国13年()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1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其后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在五战区领导抗日宣传队。28年由重庆来到桂林。在桂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文化活动,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国防艺术社总干事等职。又与夏衍、秦似等创办《野草》杂志,并先后在文协桂林分会主办的暑期文艺写作研究班和文艺讲习班主讲《民族形式问题》、《修辞学简论》等专题,同时还著有杂文集《长夜集》、《骷髅集》和历史小说《泥马》等。33年撤退至贵阳、重庆。36年赴香港与秦似等恢复《野草》半月刊,又与楼适夷、以群等创办《小说》月刊。解放后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副主任、《红灯》编辑室主任等职。
张锡昌(~)江苏无锡人。毕业于江苏省第三师范学校。民国22年()任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理事。25年加入中国共产*。27年任中共浙江省委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参加丽水《民主时报》社工作,并创办《动员周报》和《抗战论坛》。29年夏,撤离浙江,由丽水转赴桂林广西大学任教。次年接任编辑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农村》战时特刊,并负责主持该会会务;又应聘为广西建设研究会研究员兼编译委员会专员,经常为《建设研究》撰稿。31年1月创办《中国工业》并担任主编。32年10月广西建设厅成立广西经济调查队,任第一组组长。在桂期间,曾为《广西日报》、《力报》、《大公报》等撰写了大量经济学方面的文章,并与陈翰笙、狄超白、千家驹等合著《战时的中国经济》一书。后至昭平,任《广西日报》(昭平版)编委兼经理,经常执笔撰写社论和短评。又与千家驹等建立中国民主同盟广西支部。抗战胜利后重返桂林,任桂林师范学院教授,是中国民主同盟广西支部负责人之一,曾创办《民主周刊》。35年9月离开广西。解放后,历任华东纺织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华东财委副秘书长兼华东纺织工学院院长、交通部办公厅副主任、内务部办公厅主任及*组成员、民*部顾问等。所著除《战时的中国经济》外,尚有《农村社会调查》等。
满谦子(~)原名福民,广西荔浦县人。民国8年()入广州岭南大学附中“惺社”班学习。1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声乐,师从周淑安、苏士林和应尚能等,并向*自学习作曲理论,是学校有名的抒情男高音。24年学成回桂林,从事民族音乐活动,并担任广西省教育厅音乐编审员,编写了中、小学音乐教材各两册,还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歌曲。同年在南宁发起组织广西音乐会,大力开展普及现代音乐知识和群众歌咏活动。26年广西音乐会迁至桂林,曾多次举办劳*义演音乐会,还举办纪念“七·七”抗战两周年抗日救亡音乐演出活动,并创作了《*训歌》、《前进》等抗战歌曲。28年,参与创办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聘请徐悲鸿等艺术名家任教,培养了一批中小学音乐、美术师资人才。36年10月至38年,任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广西省立艺术馆馆长。解放后,历任广西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院长,自治区*协委员,广西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广西分会主席等职。创作了《金龙舞曲》等作品,又发表了《谈文场曲艺》、《桂林渔鼓唱词写作探讨》等文章,还与人合作著有《桂剧音乐》。
雷震(~)字叔鸣,广西龙胜县人。民国12年()考入桂林桂山中学。14年“五卅”运动发生,桂林学生纷起声援上海工人罢工,被选为桂林学联委员。16年夏,由广西省*府公费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学习。22年毕业后到河南信阳师范任教。24年应广西教育厅邀请,回桂林任省教育厅视察员。26年出任桂林女中校长。31年夏任桂林中学校长。33年桂林沦陷前率学校部分教职员工避居故里。抗战胜利后,于35年出任桂林师范学院副教授,讲授中国上古史、中国通史、史学通论等课程。解放后曾在逸仙中学任教。著有《西洋史进化教程》、《世界地理》、《中国上古史讲义》、《中国通史讲义》、《史学通论讲义》等。
张先辰(~)广西全州县人。民国13年()考入湖北省立高中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16年起,先后就读于武昌中山大学历史社会学系和南京中央大学化学系。24年,又考入日本仙台东北帝国大学经济学科学习。26年10月在广西大学文法学院任教。33年秋日*逼近桂林,他出任广西大学总务长,负责组织学校疏散工作。从34年起,在四川大学经济系任教,投身于反内战、反独裁的民主运动,并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36年7月回桂林任广西大学教授。解放后,历任桂林市副市长、自治区*协常委等职。主要著作有《什么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自然科学》、《广西经济地理》等。
邵荃麟(~)原名俊运,曾用名逸民,笔名荃麟,浙江慈溪人。早年就读于复旦大学经济系,民国1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历任共青团上海江湾区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及浙江省委书记等职。皖南事变后,遵照*的指示,从浙江金华转移到桂林,任中共南方局文委桂林文化工作组组长。在桂期间,主编了进步还选注《创作小说选》,翻译《意外的惊愕》等。解放后,曾任*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协副主席兼*组书记等。
巨赞(~)俗名潘楚桐,字琴朴,法名传戒,后改法名巨赞,字定慧,江苏江阴县人。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民国16年()冬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上海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后受中共江阴地下组织委派,担任江阴金童桥小学校长。19年离开江阴,与*组织失去联系。次年到杭州灵隐寺出家,后入南京支那学院研究佛学达四五年之久。28年在湖南组织南岳佛教救济协会,任副会长。29年组织佛教青年服务团,亲任团长,带领佛教界青年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年从湖南南岳抵桂林,任广西佛教会秘书长,主张抗战、团结;又主办综合性的佛教协会刊物《狮子吼》,宣传抗战救国。该刊曾发表进步文化人士夏衍、张志让、田汉、万均等人的文章,引起国民*注意,几被查封,后被迫迁到桂平西山。建国后,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北京广济寺主持。著有《绀珠集》、《觉海遗珠集》、《灵隐小传》、《桂平西山》等。
周钢鸣(~)原名刚明,笔名周达、康敏,广西罗城县人。早年随*北伐,在*中接触“五四”文艺作品,深受影响。民国18年()脱离*队到上海从事进步文化活动。22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次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24年为左翼剧联*团委员,从事抗日宣传与抗日戏曲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所著《怎样写报告文学》被延安“抗大”选为写作教材。27年11月~33年,先后在桂林任《救亡日报》记者兼采访主任、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指导员及中共外省*员支部书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桂林战时文艺工作者联谊社理事、《人世间》杂志主编。在此期间,先后发表了不少散文、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及诗歌。著有《论文艺创作》、《诗歌创作的几个问题》,并创作有长诗《南方》等。抗战胜利后,在香港负责港九文学界协会工作。解放后,曾任广东省文教厅新闻处处长、中共华南分局文委委员、广西文化局局长、中共广东省省委常委、中国文联委员等。主要著作还有《论群众文艺》,长篇小说《沉浮》(未完)、《虾球传》等。
刘万春(~)湖南祁阳县人。出身于梨园世家,七岁入广西全县“会芳园”科班学戏。后至桂林,先习旦,后学丑,兼媛旦,取艺名为芳瑶。坐科时,即能登台演戏,人称“七岁红”。民国27年(),入欧阳予倩创办的广西戏剧改进会桂剧实验剧团,与名丑李百岁配戏,演出《梁红玉》、《桃花扇》、《木兰从*》、《渔夫恨》、《玉堂春》、《搜庙反正》等新编桂剧。29年在桂林仙乐科班任教,培养了陈婉仙、林瑞仙、苏芝仙等桂剧名角。年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与尹羲合演《拾玉镯》,荣获表演三等奖。
汤松年(~)别名又新,广西永福县人。民国23年()毕业于广西师范专科学校,后从事教育工作。曾任灵川简易师范学校校长、全州初中教导主任、龙州师范学校教导主任。27年出任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教师,30年接任校长。在桂师期间,以陶行知所办晓庄师范学校为榜样,主张民主办学,坚持抗日,聘用中共地下*员及进步人士任教。32年春离开桂师,返回永福。抗战胜利后,曾任桂林松坡中学教导主任、南宁师范学院讲师兼附中教导主任、桂林育德小学教务主任等职。37年8月曾被国民*逮捕入狱,同年11月获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桂林中学校长、桂林市文教局局长、桂林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桂林市副市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等职。撰有《教育学漫谈十讲》、《教学论》、《坚持贯彻*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谈启发式教学》等论文。逝世后被追认为中共*员。
瞿白音(~)原名金驹,笔名白音、胡慕云、颜可风、朱诚等,上海市嘉定县人。早年曾在北京、上海等地电报局任报务员。自民国21年()起,投身进步戏剧运动。22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30年从成都抵达桂林,任新中国剧社理事长、社长兼导演。所导演的话剧、活报剧主要有:《秋声赋》、《大雷雨》、《钦差大臣》、《海国英雄》、《金玉满堂》、《戏剧春秋》等,另翻译了一批戏剧理论文章。33年与田汉、欧阳予倩一起组织举办了西南戏剧展览会,并任大会主任秘书。在桂期间,还担任中华全国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者协会秘书处副主任秘书等职。33年秋,新中国剧社改名为第四战区怀远剧团,任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在香港从事电影工作。解放后,任上海市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
万仲文(~)原名蔚程,海南儋县人。民国16年()就读于中山大学附中。18年5月以“共产*嫌疑罪”被捕入狱。同年9月获释后,到上海任《华东日报》撰稿人、《中华日报》记者、编辑。23年9月应李宗仁、白崇禧邀请,任第四集团*总司令部参议。次年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科研究院学习,专攻日本外交史和日本*治史。26年秋,由日本返回广西,被聘为第五路*总司令部参议,后又兼任广西绥靖公署参议,并任广西建设研究会编译室主任,主编《建设研究》月刊。曾参与发起组建中苏友好协会广西分会并任理事,为桂林《救亡日报》、《国民公论》、《建设研究》等报刊撰写了大量有关外交方面的理论研究文章。28年应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之聘,任广西大学讲师,从32年起担任教授,讲授中国外交史、中国*治史、中国地方*府等课程。33年,任桂林文化供应社理事。同年春接任桂林文化供应社总经理。是年秋,带领文化供应社部分职工疏散到广西平乐、昭平等地,并为《广西日报》撰稿。解放后,历任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名誉副主席,自治区*协常委等职。主要著述有《中国外交之史的分析》、《均权制度的理论研究》、《近代日本对俄策论》等。
张安治(~)字汝进,笔名张帆、紫天等,江苏扬州人。民国1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次年入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学习,师从徐悲鸿、潘玉良、蔡任达等。24年应徐悲鸿之聘到中山大学艺术系任教,并加入美术协会。次年12月,又应徐悲鸿之请,到桂协助筹建桂林美术学院。此后,投身桂林抗日救亡文化活动,从事美术创作与美术教育。27年8月起,先后与满谦子等创办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和《音乐与美术》月刊。曾任中华全国美术协会广西分会理事、广西省立艺术馆美术部代理主任等职,并撰写了《画家的正义感及其责任》、《欣赏与批评》、《中国画家》、《讲话》等美术论文10余篇。32年5月在桂林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中国画、油画、素描、水彩画等作品八、九十件。33年10月举家迁往昭平。35年,由徐悲鸿选派赴英国伦敦大学科塔艺术研究院深造。年回国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作品有《苦难与新生》(画集)和《群力》、《后羿射日》等。著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研究》、《中国画论纵横谈》、《中国画与画论》、《中国画的特色及其前途》等。
张云莹(~)天津市人。民国26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先任中学教员,后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历任陕甘宁边区绥德特委常委、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教育科长、晋察冀边区行*干部学校教务主任、石家庄边区行*干部学校教务主任、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组书记、*委书记、副校长等职。年9月至年6月,任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院长。任期间,改革领导体制,实行“在*委领导下以院长为首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加强集体领导;调整教学计划加强“三基”教学,领导制定了《广西师范学院加强基本理论、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措施方案》。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年又主持制定了《广西师范学院今后十年培养提高师资规划》。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广西师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先后增设了外语、*治、地理和生物等系,使学院由原来的5个专业发展至9个专业。
龙廷坝(~)壮族,广西天等县人。民国28年入广西省立艺术师资训练班高级班学习,师从徐悲鸿、张安治、李桦等学习素描、水彩、油画、国画、版画。次年初,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同年3月,任广西省立艺术馆美术部研究员,积极参与抗战宣传活动。32年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抗战胜利后,任广西省立艺术馆美术部研究员。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广西美协副主席、桂林画院院长等职,一级美术师。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和在国外发表。作民国31年创作的木刻《月夜控诉》、《孤儿寡妇》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曾获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主要作品有油画《西山战斗》,版画《育苗》、《流动书籍》、《桂林山水》和国画《喜爱林区换新装》、《漓江朝晖》等,并出版有木刻集《克敌》和《龙廷坝、白村木霞画集》等。
司马文森(~)原名何章平,笔名林娜、林曦、耶戈、司马梵霖、宋芝等,福建泉州人。幼年家贫,9岁赴菲律宾当童工,12岁回国,16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任中共泉州牧区*委委员,《农民报》主编。23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受*派遣到国民**队中开展工作。28年5月来桂林创办《文艺生活》月刊和参与创办《艺术新闻》,主编《救亡日报》(桂林版)副刊《新干部》,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和广西建设干部学校指导员及逸仙、松坡、汉民等中学教员。曾多次主持召开有关文艺问题的座谈会,并发表了《朝低潮走吗》、《闲话一九四二年的文艺》、《把文艺种子传播到战壕、兵营里去》等文章,有力地推动了抗战文艺运动的发展。33年9月,因日*逼近桂林,先撤退至柳州一带组织抗日武装,后转至融安县,任抗日纵队*治部主任,开展抗日游击武装斗争。抗战胜利后,离广西赴广州。建国后,曾任《作品》主编,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文委委员,中国驻印尼、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等职。著有长篇小说《雨季》、《人的希望》,中篇小说《尚仲衣教授》、《希望》、《成长》、《折翼鸟》、《转形》等。此外,还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和儿童文学集多部。
*新波(~)原名裕祥,笔名一工,广东台山人。民国22年()入上海新亚学艺传习所及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24年赴日本,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东京分盟的活动。次年回国,参与发起上海木刻作家联盟。27年加入中国共产*,同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28~33年间曾先后两次出入桂林,留居工作三年多,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负责人之一,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又任教于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逸仙中学、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广西省立师资训练班及私立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初阳画院,参与组织了“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木刻展览”、“战时美术展览”、“街头诗画展”、“香港的受难”画展、“夜萤画展”和“春潮美术画展”等,还主编了木协会刊《木艺》和《救亡日报》副刊《漫木旬刊》,并参与前线劳*义卖、劳*美术讲座等社会文化美术活动。在桂创作的作品主要有:木刻连续画《老当益壮》、12幅木刻连续画《爱》、《他们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等;又出版木刻画册《心曲》。解放后,历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兼美术部主任、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主要作品有版画集《三年》、《*新波作品选集》、《春华散记》、《新波版画集》等。
李骆公(~)又名英、立民、黑沙驼,福建福州人。受父亲影响,自幼爱好绘画。民国29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承刘海粟、关良、王个簃、诸乐三等著名教授。同年举办《黑沙驼油画展》,轰动一时。30年入东京日本大学专攻文科,学习现代油画。归国后,历任哈尔滨美协会长、辽东学院教授、东北大学讲师、天津津沽大学教授、河北师院美术系主任、中国美协会员及美协天津分会副主席。年后,致力于现代书法篆刻研究,并发表众多作品。年南调广西灵川县文化馆工作。桂林画院成立后,任院长,兼任现代中国书协理事、日本北陆篆刻会名誉顾问等职。擅长书法、尤精篆刻,、、年曾3次应邀访问日本、澳门并举行书法、篆刻展览。作品先后为《光明日报》、香港《文汇报》等许多报刊介绍和发表。著有《李骆公书法篆刻集》。
秦似(~)原名王缉和,又名王扬,笔名茹雯、思秩、余土根、令孤厚、徐曼、姜一、王砚新、杨步飞、王力子等,广西博白县人。民国22年()秋进入广西玉林高中学习,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次年赴广州知用中学读书。26年9月,考入广西大学化学系。29年2月,发表第一篇杂文《作家二例——谈佛列达渥地利与赛珍珠》,初露锋芒。同年4月应夏衍之请到桂林,与夏衍、聂绀弩等共同创办了《野草》杂志,并具体负责编辑部的日常工作,又与孟昌、庄寿慈合办《文化译报》,还先后出版了几部杂文集、小说集和翻译作品,并在《半月文选》、《野草》、《救亡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30年12月,被推选为中国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33年,以田汉助手身份参与“西南剧展”的日常工作,并作为“十人评议团”的成员参加剧展的评论工作。是年秋桂林沦陷,返回家乡博白县。34年参加中共领导的桂东南暴动。35年夏赴香港,与夏衍等共同恢复出版《野草》杂志。翌年加入中国共产*。解放后,曾任《南方日报》编辑,广西文化局副局长,广西师院(今广西师大)中文系副主任,广西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教授,自治区*协副主席,自治区文联和作协广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杂文集《感觉的音响》、《时恋集》、《在岗位上》、《没羽集》、《秦似杂文集》等和人物传《居里夫人传》、《巴士特传》等;译有《人鼠之间》、《饥民们的橡树》、《少女与死神》;改编桂剧剧本《西厢记》、《秋江》;还创作了独幕话剧《不拿枪的敌人》、《石壕之夜》,独幕粤剧《毛主席的照片》,京剧《牛郎织女传》;改编粤剧《小二黑结婚》等。另著有《杜甫诗歌赏析》、《汉语词族研究》、《现代诗韵》与《两间居诗词丛话》,并主编了《文笔精华》等。
叶侣梅(~)名松,字鹤年,一字侣梅,广东番禺人。自幼爱好绘画,民国23年()考入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受业于*君璧、冯湘碧等。28年毕业后,曾在肇庆、桂林等地从事抗战美术活动。35年9月以后定居桂林,致力于桂林山水画创作。37年首次举办其桂林山水画展,此后,又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不少作品在国内外展出。作品《阳朔碧莲峰》、《漓江好》、《山城丽》、《普陀真境》等,曾获得国内外行家好评。年参与创建桂林市美术工作者协会,当选副主任委员,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年创立漓江画院。曾任中国美协广西分会理事,著有《叶侣梅漓江山水画册》、《桂林胜景》等。
伍纯道(~)字辛冶,号三不足斋主人、伴月楼主,广西全州县人。年7月考入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专科,毕业后曾任该院附中语文教师。自幼随祖父习染瀚墨,楷书初学柳,后临颜,行草宗二王,于历代名家手迹,均有涉猎。醉心于书法艺术创作,作品多次获全国书法奖。其书法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日本也深受好评。曾先后四次应邀赴日本举办个人书展。日本熊本县本部举办的中小学书法展览,还特设了“伍纯道先生奖”。年调至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讲授当代文学和书法。年负责筹建广西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后任该系主任、副教授、教授,努力培养书法人才,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历任自治区*协常委、桂林市*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员会委员、民盟广西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盟桂林市委员会主任委员、自治区文联副主席等职。有《伍纯道书法作品选》行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