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李
桃粉大尾蚜
分布与寄主
(1)分布:上海全郊区,及国内其他地区均有分布。
(2)寄主:桃、红叶李、梅、李、杏、榆叶梅、樱桃、芦苇等。
鉴别特征
(1)成蚜:体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2.5毫米,绿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2.5毫米,绿色,被白蜡粉;复眼红褐色,腹管短小,黑色;尾片长大,黑色,被白蜡粉;复眼红褐色,腹管短小,黑色;尾片长大,黑色,圆锥形,有毛5~6根。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毫米,翅展约6.6毫米,头胸部暗*至黑色,腹部*绿色,体被白蜡粉。
(2)卵:椭圆形,初产时淡*绿色,后变为黑色有光泽。
(3)若蚜:体小似无翅胎生雌蚜,淡*绿色,体上有少量白粉。
生活习性
1年发生10余代。以卵在寄主植物枝条芽腋和树皮的裂缝内越冬。翌年寄主树木发芽时,卵开始孵化,产生无翅胎生雌蚜,5月上中旬群集寄生嫩枝或新叶的背面吸食植株汁液危害,被害叶片背面布满虫体和白粉,新梢萎缩,引发严重的煤污病,但叶片不卷曲。5月开始出现有翅蚜,迁飞至夏寄主上(主要是禾本科杂草)危害,待10~11月产生有翅蚜,回迁至越冬寄主上,产生两性蚜,交配、产卵越冬。
发生时期
4月至9月
防治措施
1.重灾区冬季可喷5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卵;
2.喷药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倍液,或1.5%苦参碱可溶液剂40~50ml/亩喷雾防治;
3.桃树萌芽后至开花前,如果虫量较大,可以第一次喷药防治,花谢后蚜量大时进行第二次喷药防治,药剂选择参见其他蚜虫防治。
香樟齿喙象
分布与寄主
(1)分布:中国上海市,福建省福州市,日本九州对马岛。
(2)寄主:香樟。
鉴别特征
(1)雄虫:体长平均9.2~12.7毫米(平均11.2毫米)。香樟齿喙象在每鞘翅行间3与行间5共具4个大型颗粒状隆起;虫体暗红棕色至黑色,触角、附节红棕色。体表稀被铁锈色和白色线状鳞片,腹面毛被比背面更长更密。体表刻点常覆盖浅*色粉末状分泌物。头部刻点密,向端部渐稀,头顶中央略隆起。额平坦,两端等宽,中部略窄,中央具微小凹陷。喙粗壮,弯曲,与前胸背板等长,从基部向触角窝渐缩窄,之后扩宽,近端部两侧平行。背面刻点粗大,具5条不规则弯曲隆起,中央3条在基部聚合,侧面2条延伸至额;喙端部中央向前延伸成齿状凸起;触角柄节棒状。臀板密被白色毛状鳞片。
(2)雌虫:腹板1~2节中央隆起,其他特征类雄虫。
生活习性
该虫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1-2代,以幼虫在樟树主杆和侧枝的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越冬,5月末始见成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8月上旬,8月中旬后以幼虫为主,9月下旬发现零星成虫、蛹。
发生时期
4月至8月
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幼虫危害香樟表面韧皮部及浅木质部,危害少的,可找排粪口,人工钩杀;
2.药剂喷雾防治:在4月到6月上旬幼虫期、蛹期可用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倍液或甲维·啶虫脒微乳剂倍液涂干或喷洒树干、主侧枝;
3.对于危害达到重度的林地、虫口密度大及死亡的树木建议采取卫生伐等应急措施降低虫口密度,砍伐下的树干、枝条需集中销毁,防止虫害扩散蔓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