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赢民心
——记汝城县委书记黄四平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颜石敦通讯员陈志杰
11月4日,汝城县委书记黄四平再次来到南洞乡西边山村走访结对帮扶贫困户何勇生,了解他家生产生活情况。
“书记经常来我家,就像走亲戚。”何勇生说,“他没一点官架子,对农业、农村和咱农民的事相当熟。”
从乡村教师,到乡镇干部,到县委书记,不论在哪个岗位,黄四平都坚持为民初心、实干精神。日前,省委组织部通报表彰了名担当作为优秀干部,黄四平名列其中。
“脱贫攻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
汝城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县,去年5月,组织安排黄四平担任汝城县委书记。
当时,该县离脱贫摘帽验收仅剩7个月时间,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刺期。黄四平可谓是临危受命。
“脱贫攻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这场硬仗只能打赢!”黄四平上任伊始,马不停蹄走遍全县80个贫困村,进村入户摸实情,现场办公解难题,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针对信心不足、责任不实、帮扶不精准等问题,他与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全力推动“分田到户、责任到人、户户过筛、人人达标”,务实抓整改,全力促脱贫。
黄四平把最偏远的西边山村作为联系点,把贫困程度最深的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身体力行扶真贫、真扶贫。
西边山村原有贫困群众82户人,通过驻村帮扶,村民选择种药材、养蜜蜂、外出务工等,走上脱贫的道路,至去年底脱贫75户人。何勇生家通过养殖、种植,去年纯收入达3万多元,实现稳定脱贫。
据介绍,该县多名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名干部下到村里任第一书记,与多名乡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项目一线、产业一线……去年底,以零漏评、零错退、98.7%的认可度,汝城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关键”
脱贫摘帽后,黄四平心里想着的是怎样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黄四平深入乡村,与群众一起开“板凳会”,探讨出一条“推进靠党建引领、建设靠投工投劳、材料靠就地取材、投入靠增减挂钩、管理靠村规民约、持续靠产业支撑”的乡村振兴“六靠”路子。
土桥镇龙潭桥村以前是有名的“脏乱差”,11月5日,记者走进该村,只见巷道铺上了老房子拆下的砖头,池塘边竖起了木梁栏杆,老宅基地成了合作社的菜园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龙潭桥村党支部书记欧永成自豪地说:“搭帮黄书记出了个好主意,我们自己的村庄自己动手建,没花财政一分钱。”
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龙潭桥村旧貌换新颜,许多村子都不等不靠,跟着大干起来。
“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关键。”黄四平与县委县政府一班人通过调查研究,把全域旅游、特色农业等作为产业主攻方向,强力推进。
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是“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该村抢抓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机遇,建设红色文化陈列馆、特色瑶寨、田园综合体等,成了人们向往的红色村庄,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多元。
同时,该县对辣椒、生姜、茶叶等特色农业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目前全县建设种养示范基地个,发展蔬菜、茶园、水果33万余亩。该县先后获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等称号。
“把上门群众当客人待,把村里群众当亲戚走”
黄四平常说,“把上门群众当客人待,把村里群众当亲戚走”,并把它作为对全县干部的硬要求。
为摸清群众情况,了解群众心声,他推出并带头开展“日访夜谈”活动。到汝城不久,他就去村情复杂、矛盾突出的文明瑶族乡姜阳村袁家组召开夜谈会。当他了解到村里对修路的期盼后,当即联系爱心企业捐资,修好了通村公路,同时想办法解决了村民水果外销难问题。
全县党员干部弘扬“半条被子”精神,把“日访夜谈”作为密切干群关系的“金钥匙”,听民声、解民忧、谋发展,为一大批群众办成了多年来想办但没办好的事。
驻马桥镇大油头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朱孝平,常常白天走访群众,晚上组织夜谈会,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为村里引来自来水、装上了路灯。
据介绍,去年来,全县开展“夜谈”活动余场,解决水、电、路、讯等难题1.3万余个,干部与群众的情谊越结越深,群众认可度达到95%以上。
到汝城采访发现,县领导实行开门办公,老百姓家里都贴着便民服务卡,碰到问题可拨打镇村干部电话。当地群众由衷赞叹:基层干部现在服务意识很强,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