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日报网
“小良,锥栗还有吗?我要买斤带到广东去。”
“我要买斤”……
2月10日,汝城县土桥镇宽量村,村民范小良家门口挤满了前来购买锥栗的人,他们大多是假期结束准备返回城里打工的村民。
“去年带了些他家的锥栗去厂里,同事们都说好吃,让我今年一定多带些。”村民范林扛起一大袋锥栗说道。
范小良种植锥栗18年,种植规模达到多亩。年,范小良投入80多万元建起冷链仓储库,去年共销售锥栗约15万公斤。
“其实早在年,我就开始种了,只不过刚开始是种板栗。”范小良告诉记者,当年,村里一位在外工作人士捐款10万元,发动全村人种板栗。听说一棵树一年可以赚20多元,他不顾父亲反对,领回棵板栗苗试种。
勤能补拙,没什么文化的范小良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伺候”板栗树上,他精心管理、用心呵护着改变生活的“希望树”。
年,板栗丰收,范小良赚了1万多元,说起当时的情景,范小良满是自豪:“那时候,20岁的‘万元户’在农村里可不多见”。
后来,范小良听说广东那边价格更高,便将自己和收购来的几百公斤板栗运到佛山市场销售,一下子就被抢光,赚到0多元钱。连续几年,范小良板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好景不长。4年中秋节前夕,范小良携公斤板栗又一次来到佛山,没想到碰上福建建瓯锥栗进入市场,让他的摊位前顿时门可罗雀。
“板栗比锥栗个头大,价格便宜,怎么顾客就喜欢上锥栗呢?”这种现象让范小良百思不得其解。他连夜坐上开往福建的火车,来到建瓯市学习锥栗种植技术,并订购了1万多株锥栗苗运回村带动村民一起种。
范小良不仅把板栗树挖掉种上锥栗树,还从村里承包了荒山,垒坝、挖坑、栽树、挑水灌溉……渐渐地把锥栗树栽满山坳。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的一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袁德义向范小良了解锥栗种植情况,并让他寄点样品过去化验。
化验结果一出来,袁德义就打电话给范小良说:“小良,你这个锥栗是个非常好的东西,我们可以一起合作,研究锥栗引种筛选及提质增产关键技术。”
接下来的7年时间里,袁德义带领团队扎根山区与范小良进行产学研合作,每年派出四五名研究生或博士生常驻基地,研究锥栗引种筛选及提质增产关键技术。范小良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虚心向专家学习。
到年结束时,袁德义团队共培育出4个锥栗品种(华栗1、2、3、4号)。新品种受到国家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