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红绿交融映郴城郴州市建设传承
TUhjnbcbe - 2023/9/1 23:25:00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全景。

年湖南(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郴州市东江湖举行。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广场上的“半条被子”雕塑。

桂东县沙田镇第一军规广场。

(本版图片均由郴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周佳

“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有着湖南“南大门”之称的郴州,自古以来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文人毓秀之所”。

这里是红色的。红军长征重要的途经地,湘南起义策源地,“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第一军规颁布地,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腾飞地,邓中夏、黄克诚、曾中生的故乡……处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在广袤的大地上。

这里是绿色的。拥有国家5A级景区东江湖、“中国原始生态第一山”莽山、“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国家地质公园”飞天山、“世界洞穴奇观”万华岩、华南第一高温温泉——汝城温泉等自然风光……是消暑纳凉的天然氧吧、旅游观光的胜地。

这里是多色彩的,“红色+绿色+有色+古色+暖色”融合发展的文章异彩纷呈。“林中之城”、“创享之都”、“竹木之乡”、“有色金属之乡”……一张张“名片”正让这里熠熠生辉。

如今,一张独特的、全新的“名片”——全国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区正在这里强力打造,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引领区、推进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样板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生态绿城、产业新城,在新时代迎来了更大的跨越发展。

盘活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富矿”成资政育人、富民强市“金矿”

位于郴州市汝城县西部50余公里处的文明瑶族乡沙洲村,年,红军长征路过时,3名女红军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这就是感人的“半条被子”故事。

昔日,沙洲村是罗霄山下远近闻名的穷山村。近几年,沙洲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民俗文化广场、红军广场、红军卫生部旧址以及沙洲田园综合体等文旅景点和项目相继建成。在此基础上,沙洲村还依托红色资源,推出“重走长征路”、特殊党课、拓展训练等适合团队游客的特色文旅服务项目。

如今,沙洲村已蝶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半条被子”党性教育基地迎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群众多万人,红色教育培训班自年10月开班至年6月底,共培训团队多个,培训学员多人。

沙洲红色旅游火起来后,乡亲们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有的把房子租出去,当起了房东;有的在景区上班,拿上了工资;有的开办农家乐和民宿;有的销售土特产,出租单车等游乐设施;有的依托枇杷、水晶梨、奈李等特产办起了水果采摘园。目前,沙洲村村民开办农家乐8家、旅游产品商店12家;文明瑶族乡新发展特色水果余亩,黄金奈李享誉全国,湘粤赣三省水果销售商和游客慕名而来,连续举办多届水果节,年奈李节当天现场和网络销售突破万斤,销售额多万元;年,沙洲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红色力量令沙洲村巨变,这是郴州市传承红色基因、做活红色文章的一个成功典范。

为了进一步让如珍珠般散落在这片红土地上的红色资源“活”起来,郴州市坚持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年以来,先后编制并出台了《郴州市长征类红色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年)》《郴州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年)》《湖南(沙洲)红色文旅特色产业园发展规划(—年)》《郴州市打造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年)》。同时,指导各县(市、区)科学编制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注重红色旅游区点的保护和开发,真正实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目标。

只有保护好了,才能更好地传承好、发扬光大。在对红色资源利用中,郴州市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先后编制完成《—年郴州市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湘南起义旧址群保护规划》《郴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行动计划书》等规划及61处革命文物旧址维修方案,将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和红色展示教育场馆建设纳入该市国土空间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近年来,先后投入2亿余元完成了黄克诚故居、“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等20多处重要革命文物旧址修缮复原工作;自筹资金多万元,开展革命文物征集和文物陈列更新工作。今年以来,相继启动了郴籍8位开国将军、“两邓”(邓中夏、邓力群)故居、“两曾”(曾中生、曾希圣)故居的修缮维护及其复原展陈工作,积极推进中国女排“竹棚精神”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文旅项目建设,不断改善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

不仅如此,郴州市还强势推进红色文旅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以红色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发展,扎实推动莽山—飞天山—东江湖—沙洲区域协同发展,全力打造“湘南红”红色文旅品牌。今年1—5月,该市10个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投资额13.3亿元,其中湖南(沙洲)红色文旅特色产业园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实施立体营销,延伸旅游线路链条,重点打造了汝城沙洲红色景区、湘南起义旧址群、桂东“第一军规”广场、桂阳“夜宿梨山”纪念馆、安仁轿顶屋等多点红色研学之路及桂东第一军规广场—汝城沙洲红色景区—宜章湘南起义指挥部旧址的“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并强化区域合作拓展市场,构筑区域文旅一体化格局。

革命遗址的修缮,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前来瞻仰参观学习。年,该市共接待各类游客.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亿元,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均位居全省第2位;今年上半年,该市预计接待各类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

筑牢绿色基调:革命老区焕发盎然生机

距桂东县城12公里,海拔1米,青竹村坐落于此。每年七八月,温度不超过29℃,用不着吹空调,游客慕名而至。青竹村避暑民宿由此火了,一房难求。

罗森全和熊桂容家便是其中的代表。避暑来客高峰期,罗森全负责客房卫生、套被子和招呼客人,熊桂容专责厨事。住在县城的儿子儿媳也回来帮忙,才周转得开。据了解,3年前,夫妻俩改造自家楼房开民宿,接待七八月避暑客人。说起两个月的收入,熊桂容乐开了花:“年4万多元,年6万多元,年7万多元,一路看涨。”夫妻俩计划再赚点钱就增建房间,圆上“致富梦”。

类似的依靠生态优势发家致富的例子不胜枚举。为让生态优势进一步成为发展优势,近年来,郴州市对山水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积极开展森林康养试点,建成湖南首批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之一的郴州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在宜章县的莽山五指峰景区,打造了一条无障碍旅游通道,让行动不便人士全程不用下轮椅,就可登顶五指峰;发挥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后花园式”旅游目的地;而今资兴东江湖、宜章莽山和桂东高山养生避暑三大板块,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养生。

游客的增多,直接带动了民宿、自驾旅游等新业态的发展。郴州市精品民宿由市长直接牵头推进,截至年底,已建成精品民宿家、普通民宿家,初步构建了“一核多点”民宿发展空间布局。同时,全国首个省级自驾旅游与露营房车标准化委员会在湖南成立并落户郴州,《自驾游目的地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指南》《红军长征游步道建设与服务规范》等一批服务规范标准相继颁布实施,郴州市和北湖区还获评中国优秀自驾游目的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郴州市的绿色生态,不仅像一个巨大的“绿肺”,给老百姓“吐纳”最新鲜的空气,提供充足的“营养”;还像一个“聚宝盆”,让老百姓“靠山吃山”,发家致富;更像一个“导航仪”,引领助推着其他产业共同发展。

文旅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品牌创建卓有成效。郴州市红色旅游的持续升温,使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势头强劲,成功引进了中景信、巅峰、中惠旅等多家战略投资者,实现了产业规模、品位、效益的巨大飞跃。截至年底,该市拥有国家等级旅游景区46家、星级酒店18家、旅行社60家、湖南省乡村旅游区(点)家;郴州市成功创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资兴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北湖区列入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莽山五指峰景区获评全国首家无障碍旅游景区,汝城县沙洲村和安仁县山塘村先后成功创建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乡村产业振兴呈现新格局,乡村建设美不胜收。郴州市成功创建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示范片)6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定基地个、省“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授牌企业21家、省“湘江源”蔬菜授牌企业23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达到66家,新建北湖蔬菜、安仁中药材2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聚集区,汝城县荣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辣椒)、桂阳县荣获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6个、省级特色小镇1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星级休闲农庄家,桂东县沤江镇金洞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同时,郴州市还积极开拓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落实“4个万协议”,年均销往大湾区生猪70万头、蔬果万吨;年,实现农产品出口“零的突破”。截至年底,以“四大百亿产业”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4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48亿元。

能耗双控工作开好局,低碳循环经济迈出新步伐。郴州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两高”项目准入门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并从多方面入手,提高节能服务水平;依托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构建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截至年底,该市已初步建成一批以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园区、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综合利用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亿元以上,从事企业达到多家,产值达到多亿元,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到7万人左右。

绘就发展宏图:打造文旅融合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郴州样板

作为湖南的“南大门”,融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革命精神于一体的郴州,如何在保留青山绿水间的诗情画意、红色资源的温暖记忆的基础上,谱写高质量发展的乐章?这是新时代出给郴州市的一张重量级考卷。

牢记“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红色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的发展,决不亚于其他任何主题的文化旅游的发展”的殷切期望,将“红色传承、绿色发展”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并将“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发展”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建设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区,努力将其打造成“一极六区”建设中最具郴州特色的独创性示范区。这是郴州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出的铿锵有力的总动员令。

号角吹响,方向已明。今年4月21日,郴州市在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郴州市委关于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全力打造“一极六区”推动郴州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全力建设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工作目标,并下发系列配套文件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

——加快创建红色旅游胜地。加强红色旅游资源保护;高标准推进湖南(沙洲)红色文旅特色产业园等系列项目建设;打造以沙洲为核心节点、湘粤赣三省联动的“红色潇湘”、“重走长征路,永远跟党走”、“湘南红”等六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实施“福城夜色”行动计划,努力把郴州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布局建设红色教育基地。深度发掘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编写一系列红色文化专题教育读本和音像教材;打造红色沙洲“半条被子”初心教育等五大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出台红色研学发展规划;开发“红色+绿色”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好红色旅游专业队伍。

——努力打造红色文创宝地。积极搭建创作交流平台和文创“产、学、研、投”平台,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建立红色文旅创意作品库;举办“湘南红”主题红色文化创意大赛;推进郴州市文创基地建设;促进红色文创产业与金融资本、科技潮流融合,实现与全国各地红色文创资源有益互补和红色文创产业的携手共赢。

——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聚焦巩固脱费攻坚成果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这“一条主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抓好四大百亿产业突破行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对接行动等“两大行动”,构建以绿色农业为核心的生产体系,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大力推进“互联网+”新业态,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蔬果供应基地、泉(冷)水鱼养殖基地、生猪屠宰肉联加工重点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乡村休闲旅游首选地、浓香型烤烟生产基地的“五大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构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助推郴州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即打造永兴县经开区柏林——太和工业集中区、桂阳工业园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项目区、郴州高新区现有材料产业发展、苏仙区倒窝里垃圾填埋场资源综合利用4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地、建设沿京珠主通道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带、沿平汝主通道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带、沿岳临主通道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带3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带,发展10个以上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基地和培育10个以上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新目标,新征程。汲取了湖湘文化“敢为天下先”的豪气和自强不息的锐气,又继承发展了岭南文化开放包容的大气和拼搏进取的勇气的郴州人,将充分发挥郴州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推动红色与绿色深度融合,建成最具郴州特色的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全国有影响的红色文旅郴州样板,为湖南省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郴州力量”。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绿交融映郴城郴州市建设传承